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牢牢把握“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精神

时间:2024-04-07 18:5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古人说:学习思考,思考生怀疑,小怀疑小理解,大怀疑大理解。作为培养军队初级指挥员的就职教育学校,大多是从教育改进转变而来的。目前,传统的教学思维和习惯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仍然很严重。在这些高校推广“问题中心”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军事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牢牢把握“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精神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而是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只要教学,就会有意识、无意识地运用问题教学方法。然而,在就业教育中,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问题教学。目前,许多高校采用的家庭作业、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学习导向教学等方法是广义的“问题教学”。这一点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但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目前对其精神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
 
1.1 “问题中心”教学的本质是将传统教学“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的过程。在“问题中心教学”中,问题不是教师主动提出的,而是学生根据教师呈现的教学情境,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从大脑中自发产生的,这是“学为主体”的直接体现。也就是说,课堂上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信息,形成新的观念。尽量避免“为问题提问”的错误做法,否则就是“伪问题”。
 
1.2 “问题中心”教学是一种围绕能力生成自主行为的教育理念。“问题中心”教学方法解决的不是教学过程中的形式问题,而是效果问题,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围绕提高能力有效体现,体现在良好的教学效果上。中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只是“听”―记―练习,处于被动状态。问题教学中学生是“思考”。―探索―掌握―创新,处于主动状态,更倾向于“获取”知识,这也反映了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军队初级就业机构的教学应贯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
 
2 充分认识当前推进“问题中心”教学方法存在的现实差距
 
“问题中心”教育理念深入实施的良好场景应是课程主题设置的可操作性强,课堂氛围极其活跃,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要达到这个水平,差距仍然相对较大,我们必须面对它。
 
2.1 有些人对教师的理解差距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在教学、主题和课堂的某个部分嫁接问题;有些人认为问题是学生接受知识过程的“障碍”,作为“工作”或调查学业成绩,目标是克服它;有些人只把问题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认为问题是工具存在的,问题本身并不重要,掌握知识是关键。有些教师认为,如果学生不需要“问题”就能掌握知识,就不需要在教学中使用“问题”。如果学生必须使用“问题”来掌握知识,当知识被学生掌握时,“问题”就会被抛弃,这就是“伪问题中心”。
 
2.2 目前有些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具体内容通常过于强调系统性,不适应就业教育的需要,甚至专题设置,也是知识章节的修订,每个学科的“茎”,或“轮轴”不够清楚。
 
2.3 教师教学能力差距教师应具有广泛的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研究思维能力,特别是掌握课程内容“透明”,从容落实“问题中心”,这些要求仍很少满足。
 
3 “问题中心”教学方法对军校教师的需求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最终都取决于教学效果。“问题中心”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问题中心”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需要“问题”的概念,而且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艰苦工作。
 
3.1 透明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已经成为“问题”的主人。所谓透明度越来越薄,就像读书一样。只有熟悉教学目标和内容,才能把教学目标和内容融入心中有价值的“问题”,把课程设置成有针对性、有研究价值的话题,才能让自己呈现的内容真正以“问题”为核心,轻松提出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
 
3.2 积极进行课堂预设,做一个感兴趣的预设者预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列表,更不用说把看似简单的理论转化为一个问题了。但从工作需求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将课程内容内化为“主要问题”,若干“分支问题”,从各方面预测更丰富的场景,预测更多的可能性,充分预测学生的“问题”,准备对策,以便在课堂上正确处理“问题”,启发诱导。
 
3.3 灵活的课堂调控,机智的调控者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实施“问题中心”的主要位置。教师应灵活掌握教学智慧,根据情况变化适当调整“问题”。一方面随机开发课堂“问题”,另一方面及时利用“旧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新问题”,使课堂闪耀,让学生理解。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处处惊不乱。事故通常发生在课堂上,应该被视为一种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挖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并根据情况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二是要求同存异。过去,课堂过于强调统一,教学的重点大多停留在求同性上,在很大程度上抹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教师要正视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差异,帮助个人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差异目标”。这种差异需要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利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最好的发展。三要巧妙地“留白”。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打开一扇窗户,通向无尽的野外”、“在人们心中,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优秀的“问题”教学不应全面考虑,而应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白”,有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同时,在教师和学生相互“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学的协同作用和紧张感,提高教学效果。不要用“一言堂”、“满堂灌”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情感体验和探索创造。当然,“留白”并不等同于空白。“留白”是有意的,是经过思考和选择后留下的空间。它的主题是积极和有前途的。恰到好处的“留白”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