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资格框架的模块化逻辑结构
时间:2024-05-07 23:3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我国社区教育资质框架:建设模块化、适宜性和抽象性的道路
为了促进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满足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需求,也为了方便不同社区教育机构和不同地区社区教育的有效对接,我国社区教育也具有构建社区教育资格框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国家教育资格框架,在推进我国社区教育资格框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借鉴欧洲资格框架的设计理念,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既要充分利用欧洲资格框架的科学规范,又要有效体现社区教育资格框架的特点。
(1)社区教育资格框架的模块化逻辑结构
资格框架课程模型必须包括“内容、概念和技能”[10]。以社区教育发展较早、发展较快的上海社区教育为例。目前,上海社区教育已基本形成了6系列、44类、322门学科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面对这种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如何建立社区教育资格框架应成为社区教育资格框架建设的重要因素。借鉴欧洲资格框架的建设理念,结合我国社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在构建我国社区教育资格框架时可以采用相对灵活的设计理念。换句话说,对于需要基础课程支持的社区教育内容,可以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思路。这种设计理念能有效地考虑到不同社区教育课程的特点和特点,实现社区教育课程的合理整合。例如,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由于彼此课程之间有一定的基础和支持特点,这些课程更适合模块化设计理念。对于不需要基础课程支持的社区教育内容,可以根据课程本身设置资质框架的逻辑起点。例如,虽然社区钢琴课程只是一门大专乐器课程,但由于其他课程的技术支持较少,社区钢琴课程可以设计成一个单独的资格框架模块。
(2)社区教育学习成绩适宜性认定标准
因为社区教育资格框架更注重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因此,我国社区教育资格框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以老年学习者为主的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以及他们对学习结果的态度和意愿。与欧洲资格框架的关注目标大多是社会工作者和从业者相比,在充分考虑欧洲资格框架提供的学习水平优势的同时,也注重资格框架融入教育体系的认可,以及学习成果对其社会生活的有效联系,特别是就业带来的便利。社区教育学生,特别是老年学生,不再关注学习成果在社会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和社会适用性,更关注社区生活和老年生活的认可和满足。因此,社区教育资格框架的构建并不在于每个社区教育学生是否会期待社区教育资格证书。然而,框架本身可以为每个社区教育学生提供资格框架识别的概率,学习结果的识别自由仍然保留在社区教育学生手中。当然,我们可以从教学机构资格、教师资格、课程资格、社会效应资格等与社区教育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的角度,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包容的“整体资格”理念,为社区教育资格框架的包容性和适宜性提供理论和实践空间。
(3)与相关教育体系的抽象对接原则
对于作为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社区学习者,尤其是老年学习者来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目标的追求远没有欧洲资格框架的服务对象那么强烈和执着。社区教育学生可能对学习内容的广度有要求,但对学习内容的深度一般较弱。与提高学习深度相比,他们更愿意接受学习的广度,并将其作为扩大生活空间的能量。因此,弱化社区教育学生对学习成果的认证和对接概念是社区教育资格框架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考虑因素。相反,如果各级社区教育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完成设定的等级要求,能够自由完成相关的实际操作,就可以确定学生基本达到这一级别的认证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在缺乏完善的国内教育资格框架的背景下,在推进社区教育资格框架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参考欧洲资格框架的整体设计理念,提高我国社区教育资格框架的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我国社区教育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特点,构建具有整体性、完整性和前瞻性的社区教育资格框架。这种资格框架的积极构建,不仅可以为社区教育学生提供资格认证服务,提高他们对终身学习的积极整合和广泛参与,还可以不断促进社区教育内涵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国家教育资格框架的最终建立提供社区教育学习成果的资格标准,通过合理设置对接口,实现各种教育资格的有效对接,在资格框架建设之初,充分考虑社区教育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人学习的差异,有效结构符合各种教育学习特点和规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教育资格框架,为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合理的思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