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高职专业“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

时间:2024-05-14 23:2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正确处理高职专业“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
 
专业建设是领导者,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最本质、最核心的办学特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塑造品牌优势的重要载体和最佳途径[5]。但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专业化、精细化或受办学成本影响的课程设置,与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高职院校“注重市场设置专业”,缺乏宏观指导和控制,导致重复建设,盲目招生,毕业生供过于求。这是高职院校同质化和缺乏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分歧突出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在后示范阶段,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与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系和课程设置预警机制,引导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增强专业建设体系的适应性和适应性。同时,要利用政策、资金等杠杆引导高职院校发展产业急需的专业,同时做好新专业的审批工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有所作为、有所不作为、错位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区域”、“服务”、“标准化”的理念,以专业建设和改革为突破点,以“适应产业布局,立足区域经济,看准岗位需求,加强技能培养”的专业建设理念,依托产业协会,与龙头企业合作,着力构建院级专业、省级专业、国家级专业逐步分层、三层并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以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为主导,带动专业群体发展,进一步提高专业布局与地方区域经济转型的一致性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支持。
 
二、正确处理高职“中国特色”与“世界经验”的关系
 
众所周知,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职业教育被视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分析,发现研究型、学术型、应用型高校比例合理,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互动,职业教育的类型、层次和人才培养规范与其经济发展高度一致。美国社区学院、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德国双重职业学院等非学术性高等教育机构以其对经济发展的杰出贡献得到了高度认可[6]。总结其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的专业性、课程设置的目的性、办学形式的合作性、能力培养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人才培养的国际性等方面。“它山之石,能攻玉”。因此,在后示范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深化“引进、走出去”战略,提高素质,树立品牌。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和积极借鉴德国等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将中国的优势、特色与世界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引导优化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学结构和区域结构,提高高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要坚持开放发展战略,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树立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理念,围绕产业调整升级发展的新要求,服务国民经济“全球化”战略,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支持优惠政策,与跨国集团和大型企业合作,满足客户海外发展需求;积极与德国(海外)外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同类学校建立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