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参与度

时间:2024-05-13 22:5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问卷调查
 
培智学生一般伴有多种情绪和适应障碍,其高发问题行为对正常课堂教学影响很大,往往影响周围同龄人的正常学习和人身安全,让一线特殊教育教师感到头痛和无助。为了充分了解学生问题行为的特点和表现,学校以韦小曼教授修订的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为原型,编制了萧山特殊教育学校智力低下学生问题行为量表,对168名学生进行教师问卷综合调查,分析原因,为开展有效的行为治疗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该量表分为八类行为,如课堂破坏行为、不服从行为等,以及35种具体的问题行为内容。根据学生问题行为的频率,量表分为“频繁、频繁、偶尔、无”四级记录。
 
二、结果分析
 
1.突出问题行为表现突出
 
本次调查共发现136名学生有问题行为,占总数的80.9%,但他们在每种行为中都有不同的表现。问题行为发生率高,包括课堂破坏、不服从、情绪不稳定、活跃、不良习惯和怪异行为。其中最突出的是活跃行为,94人,占总数的55.6%;二是课堂破坏行为和不良习惯,分别占71人的42%和68人的40.26%。
 
2.问题行为的多重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八种问题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具有共同的特点。主要是学习枯燥,达到目的,其次是寻找乐趣和感官刺激。学习枯燥主要与智障学生自身的身心障碍密切相关。智力落后导致认知能力低、言语能力低、沟通能力低、学习接受度低。然而,许多特殊教育教师缺乏深厚的专业背景,导致教学单一,这也是学生学习枯燥不可忽视的实际问题。“达到目的”是幼儿经常采用问题行为的主要目的,因为智障学生的智商与幼儿相似,再加上先天性语言发育障碍,只能通过问题行为进行沟通,与他人沟通,实现个人要求。
 
3.教师的治疗措施标本不兼治疗
 
统计数据显示,教师处理问题行为最常用的措施是口头制止,其次是言行制止和行为指导。一般来说,教师采取的这些措施有不同程度的即时效果,但对促进良好行为的发生没有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不了解问题行为的具体功能,治疗措施缺乏目的,不能根除效果,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
 
三、教育思维
 
1.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参与度
 
以课堂为基础,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参与度,可有效降低课堂破坏性行为、活跃性和僵化性行为的发生率。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和结构化教学,努力打造特殊教育课堂的新范式,使每个特殊学生都能建立规范,愿意学习。
 
学校建议教师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目标,并细化到每个班级,在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尽量使一定程度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智力培养学生活跃行为最突出,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增加学生的课堂锻炼,然后减少诱发问题行为的因素。针对日益增长的自闭症学生群体,还可以积极推进结构化教学,选择照片、照片、关键词等视觉媒体,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内在和掌握。同时,选择相对简单的教科书,选择小步教学,降低任务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教学,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2.培养沟通能力,加强适当的行为表达
 
调查显示,智力培养学生缺乏基本的沟通技能和常见的问题行为来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因此,近年来,学校不断增加相关的培训课程。目前,自闭症训练、多动症训练、语言治疗等课程已经开设,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教育支持。借助课程,结合日常训练,学生学习和使用照片、手势等沟通技能,学习在人际交往和表达需求时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同时,在课堂文化布局中,学校还积极运用结构化理念,通过视觉提醒,设置课堂日程表、日流程图、情感表达区、技能学习区等功能区。
 
3.进行行为干预,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培养学生纠正行为问题,建立适当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校通过积极建设“学校”,大力加强学生行为管理―班级―个人行为治疗三个层次,全面系统地为学生提供行为培养教育;通过“思想引导”―实践跟进―个别矫正实施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获得良好的行为表达,形成适当的行为表现;借助“行规儿歌”―代币加强―“个性化行为治疗”等方式,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调动学生良好的表达欲望。根据学生的身心状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行为形成,深入探索行为干预策略,努力实施公民教育,初步建立了智慧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