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中考核方法的改革意见
时间:2024-06-10 23:4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中考核方法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1、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力求多元化发展
目前,企业管理对人才的定义有很多标准。它要求员工具备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术能力等多种能力,仅靠试卷笔试是无法衡量和评价的,但这些无法测试的能力恰恰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培养目标。如何评价“实用”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创新能力,要求教师根据自身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大胆“独特”地改革考核机制,如闭卷与开卷考试、笔试、口试与网络互动课堂、作品与论文报告、计算机考试、教学考试分离等,使考核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2、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的考试方式。是劳动者求职、就业、开业的资格证书,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目前,“双证书制度”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高技术应用人才,因此,在培养应用本科人才的道路上,及时学习和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反映“能力标准”教育理念的传播和应用。
3、借鉴国外先进的考核方法和思想
如果说国内学生属于“平时上课随意,考前突击复习,考完马上忘记”这样的三部曲,那么海外大学的课程评价就灵活多了,期末考试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评价方式。以纽约城市大学为例,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仅占总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工作报告占总成绩的20%,课堂演讲占总成绩的15%。不仅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德国等国家的考核方法和思想逐渐引入中国,影响教学改革。
4、建立“公司本位”绩效评价体系
现代大学教育大多采用学校标准体系,实际教学内容采用全国统一的核心课程模式,然后根据自身地区的特点和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计划。虽然教学计划的大部分内容也有实践内容,但这些实践大多在学校完成,这与教育部建立“应用”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实践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员工认为,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主要是在特定岗位上形成的。学校标准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实际应用生产和技术能力。
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把职业培训的重点放在企业身上,让学生走出学校,锻炼到特定的公司或行业。结合学校的理论和实践培训,采用勤工俭学或半工半读等多种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参与学生的学业评价,甚至公司实习和学校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状况。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客户和学校的共同职业技能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使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主观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教师考试思想和方法的培训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对教师的“双师”素养要求较高,而能够适应并符合实践的教师总数相对较小。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项培训,无法成为专家,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要改变传统本科教育现状,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就要有计划地引进职称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企业专家,丰富师资队伍,让专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指导,将公司优秀的考核体系引入学生的成绩评价中;同时,要加强对当前教师实践教学过程的培训和培训,不断转变考试思路,对考试方法进行培训,使学生真正从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提升到技术技能,满足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