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回顾和重新理解智障儿童的概念

时间:2024-09-08 23:4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智障儿童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只有对其行为特征进行详细具体的研究,教育工作者才能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智障儿童。
 
智力障碍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面广。例如,脑损伤、传染性中毒、代谢或营养障碍、怀孕感染、染色体变化、精神疾病等都可能形成智力障碍。综合智力障碍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原因,中国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总结经验,在特殊儿童培训学校观察实习,也应深入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探索行为培训模式,应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智力障碍群体培训体系,打破社会对智力障碍群体的偏见,使特殊群体也能参与社会事业。
 
2.回顾和重新理解智障儿童的概念
 
2.1对智力障碍儿童概念的回顾
 
研究表明:智力障碍: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又称智力残疾、智力迟钝、智力弱、智力落后、发展障碍、智力发展障碍等。
 
智力障碍儿童是智力明显低于平均发展水平并伴有缺陷行为的儿童。他们的智力障碍是一种落后,其特点是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有明显的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时间适应性技能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之前。
 
2.2对智力障碍儿童概念的再理解
 
并不是所有有轻微缺陷的儿童都被定义为智力障碍。使用智力障碍时要小心。使用智力障碍的定义需要谨慎,必须有以下前提。当前的功能限制必须考虑在个人同龄人有代表性的社区环境背景和文化中。
 
2.3智障儿童行为和社会缺陷的具体表现
 
2.3.1认知方面
 
智障儿童的感觉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往往感觉缓慢,范围狭窄;智障儿童视觉敏感性低于正常儿童,听觉分辨能力不如正常儿童敏感;其他感觉反应也比较慢;智障儿童的知觉恒常性不如正常儿童。
 
2.3.情绪和人格方面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交流主要由身体需要控制,高层次的情感协调能力较差。意志力相对较弱,很容易被别人教唆和驱使。
 
2.3.3.社会适应特征
 
大多数轻度智障儿童可以通过训练学习一般的自理技能;中重度智障儿童自理技能的发展需要长期的专项指导。虽然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智障儿童教育现状
 
根据上述定义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国际水平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明显的“年轻化”倾向,具有突出的迟滞特征。所谓的“年轻化”倾向是指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明显低于相应的生理年龄,类似于正常的年轻儿童。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经过多年的宣传,但仍有很多人认为智障儿童是“傻瓜”、“白痴”、“懦夫”等等。即使在特殊学校,教师也更关心自己的行为变化,很少关注自己心理发展迟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智障儿童的本质特征缺乏正确的认识。
 
4.智障教育新进展
 
根据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年龄越低,认知距离越近。这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是随着心理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的。当然,有些特殊儿童可能接受得更好,有些更慢,但根据发展水平组织教学,可以使一些特殊儿童逐渐进入高中班,有些由于疾病发展水平进展缓慢,可以继续在原班学习。然而,无论是高低发展水平的学生,我们特殊学校的教育都必须注意这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因为特殊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这些儿童的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