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思考中学体育生文化素质教育

时间:2024-11-29 00:0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思考中学体育生文化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陶冶情操的场所。
 
1.加强中学体育生的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道德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学体育生的体育道德教育主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开拓进取、不追求名利、不断学习的精神,适当强化体育法律观念,让中学生了解体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受到体育法规的约束。
 
2.丰富中学体育生“二课堂”的文化生活。
 
“第二课堂”是中学生学习的“替代”环境,是中学体育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中学的课外文化活动还不够完善。
 
2.1中学体育生课外活动应以拓宽学生文化知识为目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书,开阔文化视野,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2.2提高中学体育学生的文化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开展各种艺术和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应结合当代中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提高学生参与文化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3.遵循分别对待的教育原则。
 
中学体育生文化基础薄弱,学校要对体育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1语文素质培养:中学文化素质教育应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填鸭式”教学,形成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将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转化为文化学习。
 
3.2历史和地理知识的渗透:了解中国历史、地理、世界历史和地理。只有了解历史和地理,中学体育学生才能对体育的起因和发展有深刻的了解,并将体育历史的知识来源转化为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4.挖掘中学体育生的自学潜力。
 
培养中学体育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从依赖学习转向独立学习、从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要质疑自学,提出问题,利用网络、书籍、报纸等材料,分阶段、分层次自学教材内容,发现问题,积极探索新知识。
 
5.开放式、启发式教学。
 
体育生最大的特点是活跃。教师要把握体育生的特点作为突破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发表意见。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把书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激发和诱导学生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6.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意志努力总是与克服困难的行为有关。体育生必须尽最大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生理和心理困难和障碍,每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可以有效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此外,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可以让体育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创造美和表达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7.加强体育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7.1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发展,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心理健康的发展必须基于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和中脑的正常健康发展。开展体育运动,促进身体的正常健康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7.2体育运动的新需求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已成为促进心理发展的动力。与日常自然体育运动相比,体育运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因此,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有很大的关注范围。比如打篮球的时候,不仅要带球前进,还要防止对方拦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力。另一个例子是短跑需要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感知和运动速度感知。几乎任何运动都要求运动员具备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乐观、友好、快乐、同情等多种感受。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而言,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无法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比赛的需要。然而,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的运动活动中,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会逐渐提高,从而促进心理发展。
 
8.体育欣赏能力。
 
在课外体育训练中,中学体育生应该欣赏他人的体育技术、体育表现,并将其转移到自己的思维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体育比赛、举办各种体育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等形式来提高我们对体育的欣赏能力。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欣赏自己。
 
加强中学体育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提高高等体育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前提。在我国实施国家健身计划纲要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中学体育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学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一群体进行教育,不断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