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生命维度解读
时间:2024-11-26 23:4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生命维度解读
目前,许多高校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生命观教育,但基本上都是在学生层面开展的。让学生学会照顾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然而,在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方面,生命观教育并没有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生命观教育领域审视辅导员的职业建设,将有效区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症结。
1.用物质财富来衡量生命的价值
幸福是生命的重要价值。一些辅导员过分提高物质财富对生命的意义,并将其等同于幸福。与其他职业甚至同期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的工资待遇确实相对较低。同时,社会的期望往往很高。在认同生命价值的过程中,辅导员往往会产生一种矛盾,即个体的自我认同与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之间存在差距甚至偏差。因此,心理差距造成了生命价值追求的混乱,严重挫伤了辅导员的积极性,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生命过程的无限可能性
生命是一个生死相继的过程。当生命还没有结束时,就有无限的发展可能。面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辅导员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从概率学的角度来看,高校的紧急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一些辅导员长期处于紧急状态。当他们周围发生紧急情况时,他们的情绪会受到影响,压力会急剧增加。而辅导员要全程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往往会造成身心疲劳。同时,突发事件的后续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辅导员可以依靠自己和组织的力量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但在处理突发事件前后,很难保持豁达的心态,长期无法释怀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导致心理压力积累和职业倦怠。 3.误读“活在当下”的人生观,对人生缺乏明确的规划
面对渺茫的上升空间和不明确的发展方向,“活在当下”这句时髦的话有时会成为辅导员对工作无奈的叹息,只能希望一步一步走。生活是一个慢慢获得和展示自我意识的过程。一些辅导员面临角色冲突的问题,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发展路径没有明确的定位。他们陷入繁琐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以消极、麻木、消极的态度对待同事和学生,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逐渐失去对辅导员职业的激情和动力,产生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