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我国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时间:2024-11-29 00:1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我国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改革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到2005年全面启动,标志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本课程改革是基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师范院校必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全面、多层次的课程教学改革。在改革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的同时,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但目前的改革滞后,不能与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相反,不利于教师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为了使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齐头并进,必须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修改提上议事日程。
 
2.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职业倦怠”是所有社会和职业领域都会出现的现象。研究表明,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至6年后,将出现教学模式化和程式化现象。如果不通过“重塑”摆脱对旧教育思想、方法、手段、实际利益关系、心理习惯模式的功能性坚持,就会表现出职业性格的固执意见、职业结构的墨守成规、思想的满足和创造性的萎缩和停滞。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教育、全民化、个性化、大众化已成为共识。师范教育不再局限于职前教育,而是更加注重职后培训和推广,尽可能延长继续教育年限,不断拓展教师职后培训和推广的空间。
 
3.消除现有课程体系的弊端和教育教学的不足。现有课程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如专业过于集中,近似相似;课程结构过于单一,不合理;课程内容过时,不能及时更新。这种课程体系最终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社会适应性差,发展潜力不足。此外,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体现“师范”的特点,理论教学不到位,技能培训不扎实,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不全面,课程设置不能将专业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与基础教育课程很好地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和推广不能有机结合。同时,基于教师教育体系的教师专业属性得不到广泛认可;师范教育的专业特点尚未得到充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