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人
时间:2024-12-31 01:1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班级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同时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功能性强的班级集体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还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许多人在离开学校生活多年后仍然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班。可见,班级集体对学生的个人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笔者在中学担任班主任近30年,深知一个优秀的班级群体不可能自发产生,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形成;只有通过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才能逐步培养和支持真正的班级群体。本文对如何建设优秀班级集体有一点看法。
1、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社区”[1]。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融合。在此基础上,它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像“由成千上万条溪流组成的河流”[2]。也就是说,集体不是一个普通的群体;一旦集体形成,它比每个成员都有更大的力量。
那么,作为一个班级集体,有什么可以把几十个不熟悉、个性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产生强大的合力呢?依靠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将个体思想、情感和目标融入到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中,从而有效地支撑着班级集体的建设。
当然,集体主义精神不是固有的,也不是虚无的。它需要培养和培养。关键是要有效开展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让每个学生都知道什么是集体,知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关心和爱护集体,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入集体,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
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但不能仅仅依靠灌输,更不能依靠说教。开展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组织集体活动。如果一个集体不开展集体活动,学生就不会感受到集体和集体力量的存在,也不会感受到个体对集体的依赖,也不会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奋斗。这样,当然就不可能形成集体凝聚力。因此,新班集体组合后,最迫切需要的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内容、形式的集体活动,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兴趣,营造和谐向上的集体心理氛围,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自我教育意识。为了增强集体荣誉感,有时需要把班级集体放在年级、学校甚至社会的大集体中,开展班际或校际竞赛或友谊活动,教育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注重每个学生的价值,让他们成为集体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唤起人们实现自我教育是一种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