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探索高校师德建设
时间:2024-12-30 00:5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探索高校师德建设
1. 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监测机制
网络文化为教师提供了巨大的网络行为自由,其资源共享、结构多样化、个人自由和情感满足的特点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地位和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些甚至超出了现有道德和法律水平的适应范围。因此,当前网络管理必须实施政府行为,学校还应建立强大的网络信息管理监控机构,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网络行为和网络管理行为,涉及社会争议的焦点问题,抵制党的政策和上级政府尽快清理,发表非法文章和传播不良信息警告,严重追究法律责任。维护稳定团结,净化学校教育环境。
2. 加强师德建设的教育导向作用
一是针对“网络社会”可能出现的无序状态,教育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教师的文化自省意识、选择判断意识和批判意识,使他们在浩瀚的信息浪潮中区分好坏,去伪存真,抵制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避免各种困惑、失落和盲从。二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本身的优势,深入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趋势,调整心理承受能力,优化信息处理的心态。三是尽快把网络伦理作为教师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将教学内容引入教师的计算机等级考核,使教师的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和遵守。
3. 构建文化体系,占领网络地位
教师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育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繁荣的精神动力,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精神支柱。在大量教师融入“网络社会”的新时代,为高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推动我们提升理念,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师德建设文化体系。主要是:建立独特的校园道德文化网站,吸引教师注意,创造性地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文化项目;设计独特的窗口,增强文化内涵,明确道德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以历史、案例、故事、评论、讨论等形式,倡导新思想,开放责任感,增强有效性;有机嫁接网站健康、文明、向上内容,收集优势,弥补缺点,吸引点击频率;QQ、BBS在线交流和电子邮件快速传输,促进教师道德建设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积极引导教师参与信息管理和网络文化理论研究,成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主动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优化教师道德建设网络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