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儿童积极参与主题环境创造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5-01-11 21:1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儿童积极参与主题环境创造的实施策略
(1)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选择
主题环境强调师生围绕某一主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共同完成一项集学习和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在活动中集思广益,培养孩子积极参与、勤于思考的能力。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开展以“秋天”为主题的墙面装饰活动时,老师要引导孩子思考秋天的特点。大多数孩子会说“秋天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有些叶子开始掉下来”“秋天是大丰收的季节,小麦变黄了”,有人会说“有些叶子总是绿的”,可能会引起一些小讨论。老师要及时引导孩子争吵,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
(2)丰富创造资源,重视儿童反应
一般来说,孩子们与外界的接触有限,对很多事情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当他们看到新奇有趣的东西时,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叹息:“哇,这太神奇了”“哇,老师太厉害了”。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哇时刻”,因为这些时刻恰恰是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感兴趣的时刻。根据孩子对某些事情的反应,教师可以创造相应的主题活动,利用孩子开发的“课题资源”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此外,教师在主题活动结束时,要及时总结主题网络,帮助孩子梳理活动中各种环境的关系,增加对活动中每个人所做的事情的理解,培养孩子的思维。
(3)家庭合作,提高家长参与教学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教师是家长,有家长陪伴和指导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幸福。幼儿园可以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共同设计和完成主题环境活动。以“秋天”为例,老师可以让家长陪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用照片记录动植物的变化,人们穿着的变化,或者用绘画的方式画出照片拍不到的场景,然后带领孩子在教室里分享讨论,不仅增加了家长陪孩子的时间,也拓展了孩子的思维。
综上所述,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是3-6岁的孩子。游戏是他们探索世界、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收获朋友和幸福。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设计灵活的主题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和思考,注重孩子的主体性,减少孩子对老师和幼儿园的排斥,让孩子充分享受幼儿园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