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时间:2025-01-09 20:2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三种方式入手:一是以师范教育实践为基础的第一课堂,传授实践教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实践教学技能;二是以学科竞赛、师范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培训为基础的第二课堂,培养和提高基本技能;三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第三课堂,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回馈社会。这三类课堂三位一体,深度交叉融合,共同服务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作为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教师,承担着学风建设、党团和班级建设、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等职责,与这三类课堂密切相关,在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1)制定培训计划,确保长期系统的培训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教师的关键。目前,一些高校辅导员存在“从事活动”的现象,对学生的培养缺乏规划。辅导员可以根据前期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经验,制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确定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系统促进师范生技能的提高。大一时,辅导员利用新生入学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师范生树立教师的职业定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了解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大二开始,学生分批组织到实习基地参加教学观察实习活动,增加对中学教学的理解,开始磨练教学实践能力。大三时,辅导员组织学生举办师范生技能培训班,参加教学技能竞赛,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四时,以就业为导向,巩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帮助师范生顺利实现就业。
 
通过制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训计划,避免辅导员指导学生活动的随机性,避免师范生对教学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盲目认知,确保系统、长期的培训,使全体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处于标准化的起点。
 
(2)开设学术讲座,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由于师范生的实践课程集中在三年级和四年级,课程学分少而晚,因此在大一和二年级开设课外学术讲座尤为必要。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学科教育讲座,巩固学生学科教育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邀请一线名师和优秀校友,从师德培养和专业素质两个方面与师范生进行面对面讲座,以优秀的人生体验做生动的教材,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增强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增强教学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学术讲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教学实践理论知识,而且贯穿了大学四年,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3)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内外双重驱动
 
一是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由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共同完成,离开任何环节都不能称为教学。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教师的“教学”,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有助于学生提高教学实践的知识储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方式,师范生教学实践理论知识的获取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例如,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教师专业技能测试与培训等课程是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奠定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一般来说,专业教师只负责课堂教学,制定课堂纪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管理者辅导员的义务和责任。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协商制定班规,严肃课堂纪律,从制度层面规范课堂。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格,促进师范生学习教学实践理论知识,为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建立学习社区,同伴互助,共同成长。辅导员基于“同伴互助”的理念,弘扬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精神,组织师范生建立学习社区,在学生中形成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学习社区以自愿注册的形式参与,团队成员经常组织互助片段教学、三笔一画训练、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帮助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调动学生自主互助培训的积极性,营造“互助、互动、互补、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术、实践师范生,实现共同成长。
 
(4)组织技能竞赛,形成竞赛促进模式
 
为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辅导员在突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同时,要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社区的作用,搭建师范生技能竞赛平台,推进校级、省级、国家级三大教学技能竞赛。比赛前,要充分利用班会、学生活动等场合,播放比赛花絮和片段,邀请高年级学生进行示范教学,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紧跟全国竞赛形式,完善竞赛机制,从教学设计、讲座到试讲,层层选拔,组织多轮比赛,让不能参加比赛的学生现场观察。竞赛的压力敦促学生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反复的技能训练中,学生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意识到理论知识对技能提高的指导和效率,迫使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同时,辅导员组织举办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大赛,进行层层考核,最终选拔能代表高校参加高校、省、国家师范生技能大赛的优生梯队,树立榜样标杆。
 
(5)拓展实践平台,打造优质志愿服务
 
一是依托优质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教师的关键。大学期间,师范生学习教学理论,模拟教学。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培训,师范生最终将走出大学,走向基础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辅导员有必要组织师范生到中学开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其中,一线名师指导和优质实践平台对师范生的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通过收集优秀校友资源,邀请中学一线优秀校友担任师范生校外实践导师,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实践教学基础,为师范生培养教学实践能力搭建优质平台。
 
二是组织志愿服务,培养教师情怀。志愿服务是师范生培养教师情怀、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可以结合师范生的日常志愿服务和大学生“三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比如组织师范生周末到周边中小学开展各种主题课,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暑假期间,组织师范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引导师范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树立教师信念。开展“我为母校代言”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帮助师范生树立专业思想,加深专业认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