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时间:2025-01-09 20:2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教学实践能力是师范生的核心能力。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指出,我国师范生教育实践不断加强,但仍是教师培训的薄弱环节。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迫在眉睫,列举了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九种途径。2017年,《教育部关于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通知(老师〔2017〕13号)开始了以“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教育、学发展)为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全国师范院校师范专业认证。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生毕业的要求体现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教育、学会反思、沟通合作八个方面,再次突出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目前,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法专业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改革实践教学课程、构建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体系等方式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很少有文献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探讨辅导员在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辅导员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高校合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辅导员在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更好地配合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树立道德,培养人才。高校要整合各方力量,取长补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专业教师是学生专业教育的教师,负责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德育教师,也是学生第二课堂的导师。他们负责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指导、学风建设、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一系列事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具有相同的教育对象、相同的教育目标和互补的教育方式。他们都承担着为党和国家教育人才的重大使命,是“三全教育”中全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高校师范生培养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师范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在“三全教育”的背景下,协同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与自身职业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连接高等师范院校和基础教育的链条,辅导员的作用不容忽视。辅导员可以制定师范大学四年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采取多种措施,为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由于辅导员在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战略研究成果较少,不够系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