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分析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基本内涵

时间:2024-02-15 00:0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0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作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其突出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基础教育仍存在不足,体现在区域、城乡、学校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极大地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国民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分析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基本内涵
 
基础教育平衡是指教育机会与程度、教育成果与性别、自我能力、经济水平等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也可以说,教育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在同一范围内,使教育者能够平等享受教育机会,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简单地说,基础教育的平衡是基础教育公平平均发展的发展趋势。平衡的基础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形式所反映的教育平衡;二是基础教育的公平性,从内部性质、过程和结果层面反映[1]。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基础教育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基础教育的平衡是一种相对平均的主义,不能局限于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2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的有效途径分析
 
2.1 改革基础教育,引入公平教育理念
 
2.1.1 以人为本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受教育者平等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这需要地方政府、学校等力量的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努力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和环境,重视弱势群体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富两极分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1.2 教育平等
 
平等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从学校层面来看,我们应该平等地接受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结束分数、户籍等门槛,限制外国人或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目前阶段,中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学校有义务和责任为没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学生提供优惠和支持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此外,我国实施了综合素质教育。基础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应该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因此,政府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均衡地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以促进该地区学校的均衡发展。
 
2.1.3 公平优先,注重效率
 
基础教育平衡的主要目的是反映教育公平,最大限度地确保所有受教育者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仍存在各种教育不平衡现象,如区域、城乡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群体。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应倾向于落后地区或群体,缩小不同地区或群体之间的差距,充分反映教育公平。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等于实施平均主义,更不用说牺牲一方的发展来换取另一方的发展,即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效率[2]。
 
2.2 完善基础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有足够的教育经费支持,建立健全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包括:
 
2.2.1 加强政府责任,增加教育投入
 
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公共产品,因此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加强政府的责任,更加重视。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短时间内实现不同地区的绝对财政投资是不现实的。但必须确保政府高度重视同一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投入,确保教育投入占GDP的4%。因此,各级政府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资金配置结构,特别是教学条件低、教学水平低的学校,加强资金投入,完善学校硬件、教师、管理团队等软件建设,提高办学实力,实现区域教育均衡。
 
2.2.2 优化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
 
在我国现行分级财政教育支付制度下,县级财政部门、乡镇负责基础教育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比例过小。此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导致不同地区对基础教育的投资不同,扩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资差距,对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均衡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在增加地方政府教育投资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中央和省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和管理,协调地方政府和基础教育的投资和资助,公平配置各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3]。
 
2.3 实施标准化建校,缩小办学差距
 
2.3.1 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的平衡,应促进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缩小不同办学条件下中小学在软硬件方面的差距。所谓标准化建设,是指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教育发展等实际情况,按照具体标准建设学校软硬件,实现同步办学,促进区域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平衡,减少“择校”问题和就近入学难度。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并不要求所有学校保持高度一致,而是在保持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不同学校之间的软硬件差距,积极促进区域基础教育的平衡,提高当地教育水平。
 
2.3.2 建立均衡的量化标准和奖惩机制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不可否认的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并不乐观。原因是地方政府不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认为基础教育的均衡不能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效益,只重视短期利益,导致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等硬性指标,没有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带来的长期利益。因此,应进行定量评估,国家或省级应详细制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标准,以评估地方政府的成果[4]。同时,建立符合定量标准的合理奖惩机制。例如,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财政资金的分配、干部的晋升和任命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我国文化实力具有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作为全民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工程,应高度重视。建议改革基础教育,引入公平教育理念;完善基础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实施标准化建校,缩小办学差距,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