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建设
时间:2024-05-18 23:1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根据能力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建设
强调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意味着课程设置要有机,即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要有适应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为课程设置奠定了原则基础,但要促进课程设置的有机性,还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能力要求进行课程模块化。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高等艺术院校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自然不是单一的,而是出于不同维度的考虑,制定相应的要求。对于艺术(艺术史)专业的学生,至少应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1)具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对视觉艺术的感受、感受、认知和欣赏能力;(2)掌握中外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对艺术发展演变的规律有清晰的认识,熟悉艺术的理论趋势和前沿课题,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3)熟悉艺术市场,了解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对当地艺术文化和艺术生态有清晰的认识;(4)具有综合人文素质,不仅对其他艺术类别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掌握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5)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完成相关艺术活动和展览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在清晰概述了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后,广西艺术学院艺术(艺术史)专业课程根据人文素养模块、艺术技能模块、艺术史知识模块、艺术理论知识模块、应用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六个模块设置课程。(1)人文素养模块: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古代汉语、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2)艺术技能模块:中国绘画基础、书法基础、油画基础、平面设计基础、摄影基础;(3)艺术史知识模块:中国艺术史、外国艺术史、20世纪中国艺术主题、台湾艺术主题、桂林抗日战争艺术研究主题、新时期与中国现代艺术主题、文艺复兴研究主题、欧美战后艺术主题、佛教艺术主题、中国民间艺术主题、西方绘画材料和技术发展历史这样,六个专业课程模块与学校的通识课程和共同课程模块共同构成了美术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化建设的优势在于,同类课程聚集的课程群体对应于不同能力的培养,使每种能力的培养至少有3-5门必修课作为保障,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此外,课程模块化建设还可以使学生根据能力菜单选择一定类型或一定类型的选修课,增强和突出一定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这避免了人才培养过于规范造成的缺乏个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根据人才培养过程的时间轴,分阶段安排课程
如果学科的模块化建设是基于学生能力的结构,对课程进行空间安排,那么注重课程设置的阶段性和衔接是基于对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的时间考虑。人才培养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不认识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在课程设置上,很容易出现课程之间逻辑关系不强、课程衔接顺序逆转的情况。这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艺术史)专业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培养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出要求,然后落实到具体课程中。根据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特点,将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划分为发展目标:一年级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学生对艺术的感性经验和理论认识,主要通过技能课程实现。同时,通过中外通史、古代汉语等学科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二年级要系统优秀地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知识,掌握艺术批评写作的基本技能,熟悉艺术展览策划的基本知识;三年级,继续完成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其他跨学科和学术前沿问题;四年级,继续开展前沿学术研究,让学生逐步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协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这种阶段性安排希望通过教授与文学、历史、哲学相关的人文学科和艺术实践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逐步进入艺术史和理论课程,结合艺术史实践和研究课程,为高年级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四年的学习中,它始终贯穿于实习、实践和应用课程中,旨在方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便学生从教科书知识进入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