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师生关系中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征
时间:2024-07-10 23:3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极大地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智力的培养以及身心个性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多样化,思想观念呈现出各种特点。高校师生关系也存在着当今时代独特的特点和问题。
一、师生关系中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征
(1)轻视教师权威
我国大学生年龄一般为18岁―23岁之间,正处于从青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益成熟,自尊逐渐增强,对成年人的依赖和纪律的独立意识迅速增长,独立意识;对于一些叛逆的大学生,有时对学校和教师的权威表现出明显的蔑视、不满和不满。
(2)自尊明显强于中小学
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我突破了高考的独木桥,现在终于“取得了积极的成绩”。在这种优越感和荣誉感的驱使下,当代大学生的自尊心明显增强。自尊是一种驱动力,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地诱导他们,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对教师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不耐烦,甚至逐渐厌恶和厌恶。
(3)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注重自我发展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对自己的理解更深刻。他们不再局限于用试卷的考试成绩、年级成绩排名或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来衡量自己,而是开始从社会的方方面面和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不仅是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也是自我评价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的表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对自己有正确、全面、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分析自己时有更多的主观因素。
二、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特点
(一)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专制
“尊师重道”一直是处理师生关系和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标准。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教师的教学管理过于严格,在学生面前的态度过于严肃,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封闭自己的思想和言语,不敢讨论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敢表达自己与教师的不同意见。教师的“领导”管理手段使师生关系形式上下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导致学生心理抑郁,创新思维无法发展。
(2)师生关系的冷漠
在高校,师生之间的实际交流时间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师生严重缺乏理解。与中小学严格的课堂教学制度相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少,师生几乎只在课堂上交流,所以没有更多的接触。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基本成熟,独立性增强,朋友圈和交流圈扩大,内容更加丰富,所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自然减少。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和冷漠。
(3)师生关系的放任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大学教育中,教师对自己的责任只放在知识的教学上。与中小学教师对学生问题的质疑和理解相比,毫不夸张地说,大学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忽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对教师持自由放任的态度。逃课对大学生来说很常见。他们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太多,对学习缺乏责任感。睡觉、玩手机等课堂不良行为早已普遍,师生在课堂上互动很少。师生关系就像匆匆的“过客”,彼此之间可能没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