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时间:2024-07-08 23:4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通过梳理我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可以发现,虽然不同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必然孕育和形成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但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仍有一定的启示。
 
(1)以管理权责划分为核心,重新划分权力,寻求权力制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向基层和高校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向“多层次管理、地方为主、政府为辅”方向转变。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从两个维度解决相关问题。首先,纵向上,必须解决中央政府调控与地方政府统筹规划的冲突。为此,中央政府应有效调控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国家安全、人权保障、教育政策、教育目标制定等社会原则问题;在确定地方教育目标、制定地方教育政策和实施范围方面,地方政府应始终坚持通过财政法规管理高校。其次,从横向上看,各级政府应通过划分权力实施范围来解决问题。各级政府应负责高校管理的宏观调控,重点关注立法和指导性文件的颁发;非官方组织应主要负责高校管理的微观调控。要充分发挥这一协调功能,还必须特别注意提高参与高校管理的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高校管理权力的制衡。
 
(2)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行,应当依法建设,确保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自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依法治国”战略以来,各行各业的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然而,在一些特殊行业和复杂情况下,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问题上,如何加强法制建设,相当多的人仍然有模糊的认识,这方面的实践也落后。长期以来,与高等教育管理相关的法律一直被认为是其外部保障,但实际上更适合称之为“内部技术基础”[6]只有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高等教育管理体系,明确高校活动的基本原则,真正实现高校管理过程中的“法律依据、严格执法”,才能使高等教育管理从宏观体制到具体实施的各项措施得到法律的支持、约束和规范,使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接近法律意义上的完善和成熟。
 
(三)以高校自主办学为目标,坚持高校依法自主办学
 
与中国大学相比,美国大学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虽然美国大学有很大的自主权,但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一放就乱”现象。当然,这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一是国民素质高,自治传统和习惯起着一定的作用。二是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使高校的行为有一定的框架约束。第三,市场机制相对发达,使类似大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想生存,就必须保持良好的声誉,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高校依法办学、自主办学。所谓“依法”,是指政府应当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客观层面的基本保障;“自主”是指相对于以往政府主导模式下过于严格的管理,提倡“适当放权”,培养学校的主体意识。同时,鼓励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适应市场竞争,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发展空间。
 
(四)建立高校管理的广泛社会参与机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实践证明,社会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保证高校的科学民主决策,还可以调动各方支持高校办学,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应该说,这是提高高校社会适应性、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广泛的社会支持。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广泛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必须建立广泛的高校管理社会参与机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和完善,社会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必然导致社会各界对参与高校管理的强烈愿望。企业界在这方面尤为突出。然而,目前高校管理与社会脱节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我国高校管理的广泛社会参与,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保证高校归属权明确的前提下,建立适当吸收社会人士、学生、社会团体、学生家长等校内外人士参与管理的模式。二是在政府层面建立由政府、高校和社会人士组成的高校管理决策机制,确保公众从政策法规方面参与高校管理。三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委托或组织有关社会团体对高校效益和办学质量进行评价,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规范高校办学行为,提高高校准入门槛,建立政府积极支持、严格把握标准的办学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办学不偏离正确方向。
 
综上所述,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法律保障和权力平衡、适应当地文化和环境,以及对大学管理的广泛社会参与。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以下启示:中国应重新划分权力,“下放权力”,增强竞争力,完善现有高等教育管理机制,为高校运行提供内部技术基础,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校管理机制,使高校在社会监督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