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我国会展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问题成因分析

时间:2024-07-09 23:4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我国会展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问题成因分析
 
(一)缺乏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
 
我国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二是人事部、财务部等其他行政职能部门;三是行业和协会。各认证部门各自为政,导致“证书多”。一是证书的考核和鉴定标准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由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没有根据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制定标准,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考生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未能起到促进就业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二是社会证书质量参差不齐,证书可信度不高。由于职业资格鉴定机构标准不统一,鉴定过程不规范,证书质量参差不齐,降低了企业对证书的可信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操作技能考核可采用工作现场操作、模拟现场操作、问题答辩等方式进行。但在实践中,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理论和操作部分都是以笔试的形式完成的。虽然考生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并没有掌握技能的综合应用。
 
(2)缺乏会展业协会的统一管理
 
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很好地将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将职业培训的质量与资格鉴定相结合。因此,学习和借鉴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改变职业教育轻技能操作,注重理论不足,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实行社会各方参与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不仅提高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社会认同和地位,而且满足了职业教育相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使各方以更高的意愿和满意度参与职业资格制度的管理。在德国,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认证的主体。德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各行业协会应设立职业教育委员会作为专业决策机构。在德国,由于政府与证书的颁发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行业协会可以充当资格认证机构,作为管理者和仲裁者。由于行业协会了解经济界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其考核和培训更有针对性,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调查,更好地保证了证书的质量。
 
在我国会展业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会展专业毕业生,但能够真正衡量这些毕业生素质或技能的标准却缺乏和不足。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和监督下,统一会展行业人员的国家素质标准,将会展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交给行业协会,因为行业协会由众多会展企业代表组成,他们对会展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水平和技能有更多的发言权。
 
(3)高校会展教育急需进一步改革
 
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时,没有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没有实现“课程证书整合”。有些教师不了解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不能有意识地将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因此,学生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同时,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师能力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
 
(4)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缺乏了解
 
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盲目研究,认为证书越多越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获得各种证书,甚至浪费专业知识。第二,认为证书是无用的,经验和实践更重要,所以放弃研究。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可取的,证书和实践同样重要。证书是学习层面的东西,考试意味着你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理论知识。实践是一种现实的经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经验,只有在实践中努力工作,才能掌握教科书中学不到的东西。
 
结语
 
中国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对毕业生就业困难与社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必须以国家大力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契机,重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