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国梦”途径

时间:2024-07-08 23:4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国梦”途径
 
“中国梦”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功,而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新力量。高校应大力开展成长和成才教育,搭建展示梦想、实现梦想的阶梯。
 
(1)开展理想教育,鼓励大学生以“强国梦”坚定信念
 
理想教育的本质是将社会的共同理想传播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使其内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成为其行动的内在动力。虽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成长环境,大学生理想教育应与时俱进。通过引导、渗透和激励,鼓励大学生以“强国梦”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首先,将“中国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丰富和优化理想教育的内容。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和记住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奋斗的艰难历程。利用“中国梦”重塑价值观的功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跨时空特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育材料可以丰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飞信等新兴媒体,加强舆论导向的监督。第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利用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党校的有效地位,扩大教育覆盖面,引导更多党员、积极分子和普通大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心。最后,要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如能充分发挥广播、专刊、宣传栏等舆论阵地的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演讲、合唱、辩论、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2)实施责任教育,鼓励大学生以“复兴梦”承担重任
 
责任教育旨在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感,确认、承诺和履行责任、任务和使命。民族复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只有当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感,每个人都敢承担时代的责任,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希望。高校应通过责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鼓励大学生承担责任。
 
首先,要贴近现实,确定大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打破被动服从的现状。责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判断。自由度越大,责任感就越强,因为自由选择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承担责任的过程。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责任教育的共同力量。让大学生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责任角色。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个人经验接受责任教育,积极将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形成稳定持久的责任行为习惯。最后,要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地实施责任教育。责任教育的第一层次是生命责任教育,呈现出从爱自己到爱他人、自然、社会的进步。第二层次是行为责任教育,教育大学生在行为前、中、后期审查、调整和评价自己的行为。[7]第三层次是成才责任教育,可以称之为“人才”的人必须具有较强的承担责任的能力。最高层次是回馈责任教育。人只有在成功后自觉回馈家庭,贡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
 
(3)推进模范教育,用“幸福梦”感染大学生见贤思齐
 
榜样教育是一种以优秀、先进的典型人物为榜样,宣传他们的先进思想、行为和优秀品质,引导人们学习或模仿,从而受到启发和鼓励的教育活动。榜样教育具有生动易行的特点,符合大学生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能产生具体直观的感染示范效果,使其自觉学习或模仿先进的榜样。榜样是对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高校要积极利用榜样的驱动作用,让大学生见贤思齐,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满足自己的需求,找到精神寄托。
 
首先,要通过榜样的力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中,有无数的英雄事迹,这些榜样将永远鼓励无数的中国孩子努力实现他们的“幸福梦想”。我们可以通过模范人物的出现、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开展认识和学习英雄的活动,充分利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来感染、影响和激励大学生。其次,要在学生中树立先进模式,经常开展“校园之星”等评价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以身作则,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和舆论导向。利用榜样的辐射作用,激发大学生成长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大学生感受到积极的能量,争相效仿榜样,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最后,高校可以利用“偶像效应”,在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中注入偶像文化元素,不断提高教育效果。要遵循代表性、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偶像的榜样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幸福观,用偶像的成功经验激励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4)加强实践教育,鼓励大学生以“创新梦”立志实践
 
实践教育是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论理解,统一知识和实践,二是坚持生活现实,同时改变主观世界,提高思想理解。“空谈误解国家,努力振兴国家”,高校应加强实践教育,以“创新梦想”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励当代大学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决心实践,不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首先,要突出大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这也是胡锦涛对青年学生成长的三大希望之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能力。其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创造校内外实践机会,拓展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校内社区活动和校外企业实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积极参与“三下乡”、只有在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全面了解社会,充分发挥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积极创造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的研究交流学习机会,如协同创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竞赛、创业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大学生摆脱比赛和实践中的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锻炼发散思维,通过实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