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小学艺术是美育的基础教育

时间:2024-08-09 23:3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小学艺术教育在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的新世纪人才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小学艺术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感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服务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学生的个人为基础,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全面。
 
小学艺术是美育的基础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它服务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以学生为导向,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全面。在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良性艺术素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儿童绘画是天真的自然表达和展示,是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触摸和探索。童心如花,童心如梦,“幼稚也是美”,不懂绘画技巧和随意涂鸦的儿童绘画,反映了最真实的感觉,最纯粹的童心。绘画比其他艺术形式更直观,所以它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孩子们经常把绘画当作游戏来对待,当他们的兴趣来了,他们会立即拿起画笔,伴随着快乐的心情,无拘无束,随意涂抹,从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艺术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学生年轻时培养良性的艺术素养,在未来扩大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的艺术教学过程,我们应该探索让学生在艺术的长河中自由探索和大胆尝试的方法,以获得相应的艺术知识和技能。
 
首先,让孩子快乐地画画,大胆地画画
 
对于幼儿绘画,不要过分要求造型的准确性。通常,画家总是围绕着“不像”的概念来欣赏孩子们的绘画。事实上,这种成人的审美要求并不合适。孩子们用他们最幼稚的画笔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对于第一次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尽力完成造型,真实大胆地展示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果你加强了“不像”的形状、“是否准确”,这样的要求会让孩子感到害怕,甚至厌恶,很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己的绘画不好,自卑和其他心理意识,从而失去对这门艺术类别的兴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欣赏孩子的绘画,用我们的眼睛在孩子的绘画中找到亮点,也许是他独特的个性,或富有感染力的色彩,多角度的评价和鼓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们的心,保护他们的天真。
 
第二,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力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需要,营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中,运用音乐、视频、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在多方面的感受中激发想象力和快乐的绘画。逐步培养学生积极收集材料的习惯,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绘画的艺术感受和理解,全面提高艺术素质。例如,在一年级的童话城堡课上,在课堂开始时,通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与故事一致的家庭作业目标,那就是为白雪公主设计一个坚固而美丽的城堡。带着这个目标,我带领孩子们开始了一次世界各地的城堡之旅,并利用多媒体向孩子们展示了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城堡建筑。有些城堡是砖砌的,有些是木制的,有些是幻想中美丽的城堡。然后,利用低年级孩子熟悉的图形,个别学生上台为我们尝试组合成城堡,进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下一步的绘画铺平道路,模拟实践,让学生在良性感受中学习和实践。在评价中,学生们展示了一幅精彩的画面,你和我自由地说话,在相互欣赏和评价中,我也看到了他们快乐的眼睛。下课后,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会让孩子们难忘,他们也积极思考熟悉的童话故事,可以进行自己的创造性绘画。
 
三是探索创意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课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全面体验艺术活动,通过触摸、户外体验、小组合作探索实践。在《大树的故事》这节课上,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自然和大树的理解和观察应该是模糊和普遍的。最好引导大树高,树叶绿,等等。这种理解会有多么贫乏的故事内容?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学校操场旁边有一圈郁郁葱葱的槐树。最好先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观察树木。这种经历应该更真实、更直观。于是,我一上课,就组织同学们排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环顾操场上的大树,一一观察。这时,我听到了孩子们好奇有趣的声音,有的甚至发出了“哇”的声音,因为树上发现了虫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了树的形状、图案和叶子。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它们有不同的线条、形状和颜色。在不同的室内外自然环境中,学生对树木的真实印象更深刻。在观察的同时,老师告诉他们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通过这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孩子们对自然和现实生活有了感觉,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大树故事的无限联想。因此,在课后,我觉得这样一个独特的教学内容应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过程,以更好地符合孩子的心理,让他们容易接受,让孩子知道应该遵循观察的客观事实。课外主题实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艺术素养,为培养良性的审美素养奠定了基础。
 
四是培养观察能力
 
深入观察和了解生活的目的是收集创作材料。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做起,仔细观察生活和事物。善于发现有趣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会观察。我们常常认为观察就是看。有一个词形容一种观察方式是“视而不见”。这意味着,如果你习惯了看到一些东西,就像你没有看到一样。你脑子里没有印象和记忆。因此,学生要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有目的地观察、分析、关注和记忆,回忆生活中的事物或过程和细节,在绘画和创作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绘画活动中,要引导孩子观察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比例和空间关系、动作和表情。观察遵循更简单的事物,逐渐进入复杂的事物,从一般观察到微妙的局部观察规则。因为幼儿对观察只取决于自己的兴趣,或者没有目的看东西,不知道该注意哪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孩子通过问题逐步有方向、有目标地观察,逐步养成画前先看的习惯。在二年级的“刷牙”课上,介绍了一部分,我让孩子们回忆起刷牙的情况,同学们在舞台上做了有趣的表情,所以我抓住这个兴趣点让一些孩子在舞台上表演,此时,老师的指导非常重要,通过表演让孩子们看什么?在此之前,老师要给出明确的提示,观察他们的动作、表情、刷牙方法等细节。围绕这样的教学重点,运用对比,谈谈自己有什么有趣新颖的观察发现,为进一步绘画奠定了客观观察的基础,让孩子在绘画的同时思考和绘画,逐渐养成观察绘画的习惯。
 
儿童在年轻时所接受的艺术素养对他们未来形成的审美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审美教育中,观察力、创造力、造型能力和人文关怀的培养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未来形成的完整人格和个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绘画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我花了很多年时间学习如何像孩子一样画画。我一生所追求的是把我的作品画成儿童绘画的纯真。”我认为大师追求的“儿童绘画的纯真”是儿童绘画中真诚、简单、夸张的美,是童话般的“大胆”,是宝贵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