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时间:2024-08-08 23:3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问题学生”在各级学校并不少见。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对他们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理论界也非常关注这方面。笔者以“问题学生”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搜索了3093篇相关文献。特别是2008年以后,相关研究翻了一番。
 
这些研究材料内容复杂,有的从“问题学生”概念的定义入手,有的研究“问题学生”的特点;有的泛泛而谈,有的侧重于某个年龄段的“问题学生”,有的只针对某个学科学习有问题的学生。但总的来说,分析“问题学生”原因的文章最多,探索或总结教育策略。
 
一、“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1、内外因理论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研究者主要从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趋势也从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因素的综合研究。
 
(1)“外在诱因”
 
一些学者认为,“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他们的形成与他们生活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不当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不良的社会氛围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都属于“外在诱因”。例如,陈双喜等人写的论文《问题学生的家庭成因与对策》得出结论,“问题学生”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霍丽娟的硕士论文《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提出“学校考核目标单一,重智力轻德育”、“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注重形式轻内容”和应试教育的不良后果是“问题学生”的形成因素。李燕青在硕士论文《问题学生的形成与转化策略》中分析了社会对“问题学生”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对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低级庸俗音像、图书、电子游戏的毒害、交友粗心、社会不良习俗的影响,以及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学生意志脆弱。
 
(2)“内心心理因素”
 
鉴于“学生仍然是发展中的学生”,“问题学生”的内部原因分析比外部原因少。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因为这种分析更深刻,有利于讨论“问题学生”的内心,使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研究人员主要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生理因素、学习动机薄弱、意志质量薄弱的心理因素;青少年问题的原因与青少年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动荡有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个人心理指导》一文中,徐美英从压力过大、自卑、叛逆心理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学生”的原因。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问题学生”实际上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下的人为建构。他们否认“问题学生”的概念,认为“问题学生”本质上是以本质主义命名形成的一元价值观。例如,胡宜安认为,“问题学生”根源于学生发展多样性与差异性与教育一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他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认为“问题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是合法合理的。学生的问题与学生的内在生活、学习、交流、思维和习惯密切相关,不能简单粗暴地转化和消除。他主张,消除“问题学生”的提法,取而代之的是“教育发展的终端”,应该以学生的价值为基础,承认发展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合法性。例如,李慎柱在《问题学生》的本质论和社会建构论中解释说,“问题学生”实际上是一种主观建构的过程存在,是人为定义和概念化的。
 
二、“问题学生”研究的不足
 
在“问题学生”的研究中,成果丰硕,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注重理论研究和讨论的同时,忽视了实证研究,特别是在国内研究中。事实证明,许多教育策略和纠正方法对改善“问题学生”现状没有很好的效果。(2)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经验总结的,有些只针对特定人物,缺乏推广的意义;有些是普遍的,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因此,到目前为止,关于“问题学生”教育的研究成果很少得到推广,中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国外关于“问题学生”教育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很少传播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