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分析造成艺术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误解的因素

时间:2024-08-31 23:3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分析造成艺术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误解的因素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认知和行为误解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它们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某一因素的结果,而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1.从社会角度看,影响艺术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的经济文化负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领域发展较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逐步建立。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发达国家“大量加工业被外包给欠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随着国际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大量贫困国家的劳动力涌向发达经济体,导致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边缘国家必须接受血汗工厂、公共设施私有化、社会福利急剧下降和不公平的贸易条款,并在残酷的环境中努力生存。[3]9这种明显的国民经济实力比较,很容易给当代大学生一种潜在的“自卑感”,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具体事件的理性判断,然后产生狭隘的思维方式,从而加剧对“爱国主义”的误解。此外,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艺术院校大学生也更接受电视、网络、杂志、报纸等多媒体的影响,这些文化信息渠道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冲动、非理性的社会情绪,甚至混合了一些煽动性的公众舆论。这些社会情绪和舆论误导了大学生,混淆了“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概念使他们偏离了“爱国主义”的轨道。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需要加强
 
大学应该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平台。一方面,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现代史纲要》等公共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带动大学生爱国主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然而,我们发现许多艺术院校的公共课堂出勤率和上升率相对较低。一些大学生认为公共课程很无聊,缺乏有效性,因此失去了积极学习的动力。这直接导致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难以通过课程平台有效地传播给大学生。同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虽然大多数艺术院校提倡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基层组织开展更多相应的活动,但活动形式也力求丰富多彩。然而,由于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机制建设,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花在了表面宣传上。活动的主题是“红色”和“特殊”,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意义尚未实现。许多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将组织和参加类似的活动视为一般的社区实践经验,但未能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
 
3.从大学生的个人角度来看,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需要整体提高
 
对爱国主义的误解也直接关系到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在身心成熟的过程中,他们接受社会、学校、家庭、朋友等信息的影响,会遇到各方复杂的不确定因素,这对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挑战。由于多年的艺术专业,如音乐、艺术、表演、戏剧创作等,艺术院校的学生往往具有积极的思维、活泼的行为和创造性的特点。他们在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追求的“灵感”、“直觉”等专业创作的必要因素是非理性因素。虽然这些因素使他们对审美价值有很强的敏感性,但它们对艺术领域有很强的影响。然而,由于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过于依赖这些非理性因素,过于追溯个人直观感受,在理性逻辑分析上存在较大缺陷,特别是对社会价值分析略有偏见,视野不够开阔,对当前世界形势和主要社会思想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那些打着“爱国”旗号煽动行为的力量,如果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就会继续对爱国问题有偏见的认识。这就要求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现有知识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免被恶意势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