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用激情语言感染学生
时间:2024-08-30 23:3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的人不应该先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教育的要求。那么,什么是情感教育呢?情感教育是指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下面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做一些阐述,仅供参考。
1、用激情语言感染学生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关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有效手段。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是否简洁生动,是否具有艺术吸引力,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教科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情感色彩,有些快乐,有些悲伤,有些积极,有些消极,这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雄性士兵,有时像春雨,有时像河流。因此,在学习人民教育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千方百计用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努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疲劳,让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趣而不庸,严而不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受到美的影响。比如在教《北京亮起来》的时候,我用这样的语言讲课:“孩子们,我们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它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古都,也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白天的风景很美,但是你知道吗?北京的夜景特别迷人,所以今天老师就带你去欣赏北京美丽的夜景。正是这种激情的语言感染了学生,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拿起课本,深情地读了起来。
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面对的是一些自制力差的小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兴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在微妙、复杂、微妙的情感领域与学生进行精神交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有这样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将学生情感的培养融入教学中。因此,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当学生接近老师时,他们才能相信老师,愿意学习老师教的科目。因此,在学习人民教育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善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友好相处,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他们就会在情感上接近老师。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主动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讨论问题,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与学生一起成长。
三、把握文章的情感因素
我们的人民教育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既有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又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深刻的哲学,为我们的情感思想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写场景还是写人记事,都体现了强烈的情感。因此,在学习人民教育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经常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文章的思想情感相结合,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使整个语文课充满兴趣。例如,在学习“河南河北”课时,我引导学生与文本交谈,让学生体验诗人的复杂情绪和爱国情怀,使学生的心进入诗人的生活时代,与诗人同情;在学习“燕子使楚”课时,我引导学生体验燕子的不礼貌侵犯,维护国家利益的尊严;在学习“地震中的父子”时,我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觉: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种爱是父爱,是的,父爱如山!父母的怀抱是我们温暖的家,有父母的爱,我们快乐,父亲真的让我们钦佩,今天我们一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就像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我们有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铸就学生的美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运用情感语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情感教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