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4-10-24 23:3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建设有赖于大量高素质公民的参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他们具备独立人格意识、权利义务平衡意识、社区意识、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公共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等基本素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公民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群体,学习能力强,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强,是国家繁荣发达的希望;公民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促进他们培养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乐于合作的能力,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实施大学生公民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网络时代大学生公民教育建议
 
(1)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重视公民教育研究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公民教育打造成品牌的国家。对美国公民教育及其培养路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政策推广、社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得到启示和借鉴。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澳门和台湾省在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有许多概念可供借鉴。学术界要注重调查研究,挖掘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公民教育内涵;借鉴国内外公民教育的先进理念,丰富和完善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理论体系,突出社会主义特色。
 
(2)培养教师队伍,创新课程教学考核
 
选择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作为公民教育的专业人才进行培训,不仅要注重知识理论的升华,还要学习信息平台的应用。把握信息时代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大学生喜爱的视频、电影、图片和文字渗透公民教育。改革传统课程评价方法,努力开展微博话题讨论,建立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微信公众(个人)账户,拍摄关注社会民生的公益微电影,利用社交网络传递积极能量,反映学习效果。
 
(3)把握信息时代的特点,加强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政府应当通过立法手段规范网络信息环境,坚决打击传播有害网络信息的违法行为。网络媒体应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抵制市场经济的不良氛围,共同创造健康文明的信息环境。高校应加强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广泛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密切合作,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深化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帮助大学生真正了解社会和国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