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5-01-17 23:5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既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人才发展的根本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结合实践经验,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拙见。
1、及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索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创新能力不仅基于他们的知识和智慧,而且与他们的积极情绪密切相关,尤其是创新欲望。在语文教学课上,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要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似乎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和一张白纸。老师一灌输,学生就会得到;老师一教,学生就会得到。事实上,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储备。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接受。人饿了,会主动找食物,吃起来很香,容易消化不良;如果你不饿,吃什么都不香,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学习也是如此。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精心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学生对事物的新鲜感受和独特见解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虽然有时这种观点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仍然应该珍惜和照顾它。如何照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新潜力。有时学生可能会比老师更全面、更周到,他们问的问题是老师无法想象的。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提问的机会,教学生提问的方法。例如,根据主题,从文章的关键词、句子、段落、文章的关键和难点、文章写作的特点等方面提问。在提问时,要特别注意照顾贫困学生,鼓励中学生,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疑虑和意见。
三、灵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适应和创造能力,可以积极地改变自己和环境。创新能力不仅反映在学习过程中,而且也反映在学习结果中。知识是一种工具,不仅是静态存储,而且只应用于实践,有意义;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创新。
1.真实情况是社会和生活的需要。它能产生运用欲望、情感投入、调动已知、充分发挥才能。例如,在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之后,学生们有了保护地球的欲望。他们可以写一份保护全校地球的建议书,也可以自己制作优化环境的公益广告。
2.设计学习活动要有具体情节,让学生容易入境,身心投入,激发创造力。比如在“做家务要不要工资”的口语训练中,我把学生分成三组,爸爸、妈妈、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当问题需要、对象和要求时,学生才会积极参与。
3.灵活运用知识,应有较大的独立空间,学习活动必须具有综合特点,整合才能创新。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开展了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自拍环保照片,或自画环保画,并在照片或图片下写公益广告词。这种学习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成为创新教师,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