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高校升格财务管理对策
时间:2024-08-22 23:56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高校升格财务管理对策
(1)加强科学财务管理,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开源节流,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最佳
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勤俭节约,注重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已成为高校特别是新本科院校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可持续经营和快速发展的根本和命脉。
1、规范基本建设行为,建立项目评审论证制度
⑴严格控制基础设施支出,精心计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坚持资源节约原则,贯彻“适用、经济、美观”政策,积极改善建设行为,不搞“宏伟广场”、“豪华门”等形象工程,不建酒店等非教学设施;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闲置旧校区土地实行置换、拍卖、出售等融资政策,利用新校区建设资金投入,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压力。
⑵加强校园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校园总体建设规划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全面实施项目设计招标和专家评价制度;建立项目决策者、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和投资绩效问责制;加强项目招标、项目建设、项目监理、竣工验收管理,进一步规范高校建设行为,确保项目质量。
2、以升级为契机,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
高校只把评价指标作为资产建设和管理的长期目标,转变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强资产论证、审批、采购、验收、分配、调度、使用、处置、报废等环节的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管理手段,使国有资产管理更加有序、科学、标准化;实施“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责任、责任”的管理体系,完善资产管理流程,堵住资产重复流失的漏洞,使高校国有资产全面控制,实现资源优化共享,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
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高校竞争力
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源价值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成本效益,需要利用市场杠杆进行科学评价。对于高校人才,既要“引进”,又要“用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激发教师创造力,提高教师劳动效率,成功实现专业知识和能力转型,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学校无形资产价值,增强学校竞争力,确保学校健康、稳定、长期发展的需要。
(2)创新资金管理模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优化融资方式,降低融资金融风险
1、国家宏观调控贷款规模,积极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政府和银行要统筹规划,科学核定办学规模,指导高校在指标内部署专业布局、设施配置和建设规划,合理有效地利用办学资金。
⑴贷款前,银行科学评估高校未来预期收入和偿还能力,规范贷款资金投资;按照“贷款还款优先”的原则,超过风险警察界限的高校将停止新贷款,从源头上控制高校建设贷款规模,防范风险;
⑵政府应严格执行高校贷款申请审批制度,全面了解高校经济状况,掌握办学规模,科学计算新贷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坚持杜绝盲目贷款建设;
⑶大学扩张完全按照市场运作,政府不再为银行不良资产“支付”,让大学建立“谁债务,谁偿还”债务风险意识,只有这样,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注重成本核算,注重学校效益,实现成本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2、合理利用银行贷款,优化债务结构
⑴高校要充分考虑贷款成本和风险,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科学确定贷款控制规模,将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精心操作,逐步增强还本能力,坚持正常业务资金安排支付利息的底线,绝不陷入“借东家还西家”的恶性贷款循环,形成正常的还本付息机制。
⑵学校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进一步增强还贷意识,建立健全资金预警机制,认真制定还本付息计划,及时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3、多元化筹集资金,调整支出结构,科学调度资金,改善财务状况
防范债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升级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应主动摆脱财政资金供应不能满足学校职业发展需要的困境,不断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加强财务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为高校职业生涯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⑴升级高校资金支出应遵循“优先、统筹安排、确保重点、综合平衡”的原则,正确处理积累与发展、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合理调整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人员资金,适当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水平,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投资,增强学校实力。
⑵除继续争取原财政拨款、专项资金和上级补贴外,还要调整办学融资理念,充分利用人力科研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与企业共同发展技术改革,公开募集资金,寻求合理的税收减免等多元化渠道筹集资金。
(3)加强校级财务统一监管,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1、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实现高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
⑴进一步理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系,实施分公司(系)领导责任制,根据学校管理水平,建立若干层次的经济责任制,明确学校日常财务支出、国有资产、重大支出项目安排等财务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的责任和权限。
⑵按照“事权与财权统一”的原则和管理层次,将预算分解为各二级单位,实施责任预算管理:调查论证下属单位提交的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合理的各级收入分配政策,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全部纳入学校整体,确保各责任单位按时足额完成收缴任务;对各级部门的预算支出、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估和评价,整体进行合理性和结构性调整,使学校整体预算实施更加规范。
2、加强各级财务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会计管理体系
在各单位收入逐年增长的情况下,高校应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人员交流,实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分配制度,使会计人员脱离医院、部门、办公室的附属关系,大胆行使会计管理的责任和权益,提高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和竞争危机意识。学校可以从专业素质、思想、职业道德、服务水平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会计人员的晋升有关。
3、提高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创新会计工作模式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特别是高校融资的多样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利益分配的复杂化,会计和财务管理更加广泛。传统的财务工作不再适应实际需要,根据财务划分、权力和财务原则,高校财务人员必须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发展思想,提高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政治素质、法律和风险意识,逐步从“会计、会计”“会计”到“预测、监督、分析”“管理与管理会计”,全面积极参与高校业务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政策、资金管理,发挥员工和监督作用,真正“做好家,管理好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