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教学工厂”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4-08-23 00:0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教学工厂”引发的思考
 
1.教学工厂与工学结合的区别
 
从表面上看,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和中国的两种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两者仍然有很多差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设置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国家和企业预测未来经济形式的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专业设置走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沿,学校不会总是根据现有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尽如人意。根据王伯庆教授的一项调查,32%的学生反映自己的工作与专业不匹配。因此,市场急需的人员学校往往“无法生产”,但每年仍有大量毕业生趋于饱和甚至饱和,导致部分专业学生就业困难。
 
(2)课程体系建设
 
事实上,在“教学工厂”模式下开发的课程体系确保了用人单位在课程建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各种手段具有决策权。
 
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几乎没有课程设置的主导地位,尽管随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发展,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过于关注“项目”造成的知识体系支离破碎等。
 
总的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现了“工程结合”,但从局部角度来看,仍存在重建后的课程类别、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如何更合理、如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2.提高教师职业教育能力
 
(1)“教学工厂”模式下的师资队伍
 
在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下,教师配置以市场为导向,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课程高度一致,教师至少五年企业工作经验要求,使教师自然是“双教师”,教师工作经验广泛实用,科技进步,企业需求,有效促进教师学习,不断去工厂“回炉”,形成教师质量的良性循环。
 
(2)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从多方面积极探索职业学校教师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通过职业院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建设改革,各地通过理念引导、政策保障支持、全方位、多层次的“双师型教师建设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缩短了教师从学科模式下的毕业生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时间,大量“上下”的“双师型”教师不断壮大(3)“教学工厂”教师建设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从中等职业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些高校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和技能培训课程。然而,由于教师评价机制尚未完善,大量年轻教师的技能需求只停留在“证据收集”的低阶段,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位和学位的获得中。同时,教师长期只从事教学活动,不去企业前线锻炼,即使去企业,也很难让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同伴,导致工厂锻炼浮在表面。同时,职业院校青睐的优秀企业人才在引进学校时会遇到“编制”、“待遇”等诸多问题,这让对职业院校教学感兴趣的企业技术人员望而却步。“学校人员出不去”和“校外人才进不去”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两大难题。笔者认为,要突破上述困难,首先,国家要给予高校政策经费的支持。其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和培训渠道应以现代企业为主。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鼓励企业通过各种行政手段与学校合作,建立可行的“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建立“访问工程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鼓励教师作为工程师参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在企业中建立“兼职教师”制度,培养一批技术先进、队伍稳定、教学时间有保障的“高级工程教授”,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改革,形成工厂学校一体化的局面,使教师建设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