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尚礼好古”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3-12-03 01:1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先秦时期的艺术教育没有明显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组合,也没有独立。它包含在“六艺”教育中,提高文化教育,实现文武兼备。其艺术教育思想史以“尚礼好古”为主要思想。
 
一、“六艺”与百工
 
礼仪和音乐是“六艺”中最重要的内容。《礼记》的歌礼说:“夫礼人,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不同,明是非。”《论语》为政说:“道以德,齐以礼,有耻而格。”礼仪是尊卑亲疏等级名称的规范,通过相应的礼仪制度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先秦百工艺术教育以工艺风格传承为主,遵循的礼仪规章制度就在这里。《论语》阳货云:“子说:‘礼云礼云,玉丝云好!乐云乐云,钟鼓云好!”《乐记》乐论云:“乐从中出,礼从外作。(中略)乐至无怨无悔,礼至无争。鞠躬治天下的人,礼乐也是。”礼乐是先秦文明教育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礼是外在规定,乐是通过钟鼓舞、五音八声来陶冶内心情感,通过伦理。“六艺”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主要以乐风德为主,也是主要的艺术教育形式,对创造艺术情感、艺术品味等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以贵族子女为主要对象的“六艺”教育,具有相对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礼记》乐记说:“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六艺”教育的目的是明德,而不是执技。天文、历史、医术、工匠等技能和技术,通过学校以外的方式,由从事相应职业的人员、父子相传、师徒相授,代代相传。《礼记》王制说:“凡执技以上者,祝、史、射、御、医、卜、百工。凡执技以上者,不二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这些“执技以上者”社会名誉不高,“不二事”就是不能迁业,“不移官”就是不能入仕,“出乡不与士齿”,与“士”相比,他们没有地位。因此,规定了中国古代百工的基本身份,三千年来一般保持不变。在先秦礼仪典章制度规范下,以工艺风格传承为主要原则的百工美术教育在整个先秦社会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
 
《考工记》第一章明确提出了“百工”的概念,指出了它在社会中的地位,并规定了百工的职责范围:“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中略)审曲面形势,以五材为导向,以辨民器,称之为百工。(中略)知者创物,巧者守之,世称之工。百工之事,都是圣人之作。”接下来的两句话显然是警告百工要守本分,具有明显的正名定份教育意义。随后,指出了工艺精良的最高境界:“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有了这四个,你就可以做好了。”这部分总论文字从百工的身份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作出了规定和要求,体现了专业意识教育的明显目的。
 
综上所述,《考工记》分为六类,共30个工种。分工的细节反映了高度的专业化程度,为技能教育的单一化和具体化规定了界限。
 
这样,艺术教育就相应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社会阶级上层贵族的教育,注重教育艺术欣赏,一种是工匠、艺术家和其他工人的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教育。从这两种艺术教育方式中,无论是相对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还是依靠教师、父亲的方式,都应遵循规则和轨道,通过不同的艺术教育方式反映“古老”的教育理念。
 
二、“尚礼好古”的教育思想
 
“尚礼好古”、以崇尚经典、以经典为规律的教育理论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这种教育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个教育历史,成为中国古代以典范为宗的艺术教育思想的基础。无论是百工、宫廷画家、贵族还是文人,都应该以此为入门手法。
 
《论语》说:“说而不做,信而好古”,古典和古训的作用在重视教育传承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诗》优雅地说:“古训就是风格,威仪就是力量”,正义云:“古训,先王的古典。风格,法律也是如此。”古训、古典、古雅、古道、古义、古意、古风,不仅在时间上追溯和崇拜古人,更重要的是强调其典则、经典、庄重、典雅、典雅的性格,并归结于礼仪。孔子“信而好古”的所谓古代本质就在这里。这种“信而好古”、崇尚经典、以经典为规律的教育理论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它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则。同时,随着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它已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遵守礼仪、法律法规也体现在对“为人师表”的师傅的尊重上。这种思想在荀子的着作中体现得最为集中。荀子修身说:“礼者,所以正身也是。老师,所以正礼也是。无礼,为什么要正身?没有老师,我安知礼为是吗?荀子大略地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如果你是大师而重傅,那么法律就存了。国将衰落,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人有快。人有快,法度不好。“荀子”儒效说:“有师法,人之大宝也。没有师法,人之大祸。荀子大略地说:“言不称师,谓之滨。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师道尊严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师云亦云”是基本要求,不能“青于蓝而青于蓝”相互诽谤。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还说:“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所以不切。“孟子。离娄上”说:“孟子说: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规”;《荀子.劝学》中说“其曲中规”。生活的“礼”在艺术教育中转化为一种“中规”的要求。要符合规范,就必须要求崇尚古代模式,即“好古”。“论语。叙而不作,信而好古”。后世论画论书,所有的评价,高古、古雅、古庙、古香、古风、古意,都是上品。无论是百工伎俩、宫廷画家、轩冕贵族、士子文人,他们都以模范经典为出发点,贯穿中国古代艺术教育的整个历史,成为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普遍的观念。
 
三、“六艺”和“尚礼好古”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后世美术教育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艺术教育始终贯穿“尚礼好古”的基本教育原则。它对中国古代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启发。东晋顾凯的“以古求人”和中国画讲究“古意”的传统,追求画面的“魅力”。书法始终以《兰亭序》和《多宝塔》为典范。《介子园画谱》在绘画中的流传,与先秦时期尊重的“尚礼好古”原则有着深厚的渊源。“六艺”教育强调的教育宗旨是明德,而不是技能,是现代艺术教育中人们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礼”是外在的规定,即德育;“乐”是通过钟鼓歌舞、五音八声陶冶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伦理。“礼”注重社会规范的设置和教育,“乐”注重社会统一的心理影响和培养。礼乐分工,但相辅相成。“六艺”中的“乐”和“书”是一种艺术教育。乐教的主要目的是以乐风德为主,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创造艺术情感、艺术品味等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礼乐是古代六艺中代表德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六艺”中的射、御、数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体育和智育。儒家“六艺术”概括,规定了儒家学习的主要方向,无论六艺术知识是否合理,至少提醒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首先有全面的学习,包括知识培养,包括道德品格,甚至对待人,举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其教育宗旨在于明德,而不是技能。它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
 
总之,先秦时期的艺术教育思想对今天的艺术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也启发了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