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时间:2023-12-02 00:5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全面发展的精神本质包含在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之美中。儿童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为儿童提供优秀的教材。0―7岁的学前儿童可塑性高,音乐教育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1、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学前阶段是人脑和身体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此时,大脑和身体各部位获得积极活动的机会越多,大脑和身体就越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育。
(1)音乐教育和大脑的发展。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负责语言学习、数学理解、概念构成、时间连续性感受和分析性思维活动;右半球负责音乐、图形感知、面部识别、空间感知、距离判断和综合思维活动。音乐教育主要发展形象感知和思维能力,发展学前儿童右半球的潜力,影响整个大脑工作能力的最佳发挥。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运动和运动感觉中心将承担更多的控制和调整;在欣赏和创作活动中,更多的中心将参与信息收集、处理和输出的过程。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丰富的音乐活动和全面的音乐训练,可以使大脑各部分的神经有机会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使大脑各中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2)音乐教育和健康。儿童参加音乐表演活动和乐器表演,可锻炼身体相应部位的肌肉、骨骼和韧带,提高神经系统反应的速度和协调能力,增强心肺等器官的耐受性。经常参加节奏活动可以使儿童获得更健康的体型、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发育。唱歌活动也可以促进声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发展。此外,音乐活动中的儿童通过音乐调整情绪,然后调整身体状态,从而促进或维持健康。
二、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
在学习大量优秀歌曲和有节奏的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学龄前儿童不仅积累了音乐语言,而且扩大了词汇的积累,提高了他们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习唱歌也可以在喉咙里形成一种肌肉运动模式,这将对提高说话能力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音乐学习和语言学习是听力、记忆和再现声音学习的过程。例如,当教师教孩子唱歌时,正确的发音和发音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清晰的语言表达习惯。此外,音乐和语言的节奏、句子、音调、重音、节奏、情感等因素也有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3、音乐教育与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音乐教育是参与者集听觉、视觉、触觉于一体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独特的、全面的、多形式的、多层次的、多主体的学习方法,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了认知发展的机会。
(1)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感知能力。在音乐游戏和舞蹈活动中,孩子们根据音乐的旋律线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节奏活动。从个体、个体、组和组的位置变化,让孩子们充分了解空间的位置。当儿童的听觉器官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大脑神经立即识别音色和音高特征,从而培养儿童的听觉感知能力。当孩子们学习乐器时,他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力量和位置接触乐器,听到不同的音色、音量和音高,从而发展他们的触觉感知。
(2)促进学龄前儿童记忆力的发展。听觉感知和注意力限制了记忆表象的形成,而听觉记忆表象直接影响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音乐是直观的,它能刺激人们的感官,引起记忆和其他心理反应。节奏整齐,旋律和谐,不仅容易上口,而且可以储存在脑海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人们的记忆。同时,教师在教唱歌时使用适当的教具,用生动的语言和各种形式解释歌曲的内容,使儿童能够理解歌曲的性质,正确表达歌曲的感受。
(3)促进学龄前儿童想象力、联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个性化的表达艺术,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标准答案,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音乐活动与想象力和联想是不可分割的,是儿童沉浸在音乐活动中并获得幸福的重要表现之一。音乐教育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由于直觉行动思维与儿童的实际行动直接相关,儿童在模仿成人唱歌或做身体动作的过程中,边思考边思考,直到完全学习。其次,音乐运用旋律、节奏、音色、速度、力量等变化元素来展示音乐形象,表达思维情绪,可以刺激儿童大脑的作用,增加右脑的棘突触数,从而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学前儿童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将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素质转化为自觉行动。
(1)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情感发展。音乐是通过旋律、音响等手段表达人类最微妙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波动的艺术。音乐艺术最大的特点是情感感动,情感感动。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从低到高的个人情感逐渐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不断扩大,情感体验的日益丰富和分化的逐渐细腻,情感音乐活动逐渐成为促进儿童情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和一项成功的音乐活动可以引起儿童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培养和激发儿童良好的音乐情感。
(2)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意志发展。音乐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学唱歌还是演奏器乐,都需要学习一定的音乐技巧。对于幼儿,尤其是初学音乐的孩子来说,没有不懈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是无法实现一定目标的。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基本意志素质,从而更好地培养意向活动范围内的非智力因素。
5、音乐教育和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
(1)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沟通和合作能力。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以满足人们的沟通需求。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相互交流,然后建立情感和谐的关系。音乐教育活动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机会,如尊重和尊重、领导和服从领导、与他人合作和分享,从而培养儿童的沟通技能和合作能力。同时,在积极的音乐交流活动中,学龄前儿童的需求和信心不断增强。
(2)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纪律和责任感。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序的社会活动,要求参与者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活动,也要求参与者清楚地理解并自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学前儿童教育的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这些要求进一步明确:学会遵守音乐活动的常规;初步发展对作品、观众、乐器、道具等相关设备、活动场所的基本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龄前儿童未来进入有序的社会交往活动的纪律和责任感。
总之,音乐教育是促进学前教育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音乐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重视和培养学前儿童。合格的教育者应以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使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与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步。他们不仅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还要循序渐进、不懈地科学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