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云南省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4-01-25 19:4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引言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促进人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教育的含义
 
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育体系中需要广泛实施的基础阶段;二是指人们在接受不同职业的专业教育之前接受的普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主要指建国初期的小学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教育法》颁布后,主要指九年义务教育,即现阶段国民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虽然现阶段不可能普遍要求,但我们还是把它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来考察。
 
三、云南省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省基础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曲折,但总的来说,成就是优秀的。在把握云南基础教育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基础教育遵循国家统一教育政策、政策、制度和方法的特殊性,得出以下结论:
 
(1)云南基础教育是发展中的教育
 
基础差,起点低。1949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7%左右,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仅占当时总人口的1%左右。许多偏远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离现代工业创造的文明社会还很远。直到1955年以后,这些地区才逐渐具有现代意义。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一半以上的孩子进不了学校。
 
(2)云南省基础教育是多民族教育
 
云南省除汉族外有51个少数民族。其中,全省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00人,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和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8。2010年,全省小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高于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
 
(3)云南基础教育是边疆山区农村教育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境,4000公里的边境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高山峡谷提供了丰富的水和矿物质,优越的气候使高原上繁殖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有一个“有色金属王国”、“动植物王国”的美誉。然而,高山峡谷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形成了与东南沿海和内地极为不同的特点。
 
1.农村人口比例大,基础教育学校农村学生比例高。2009年底,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小学农村学生占全省小学生总数的绝大多数。
 
2.由于山区居住分散,学校布局也分散。20世纪90年代,全省小学教学点超过学校数量,表明部分教学点没有正式场所作为承载。
 
鉴于此,云南基础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山区的发展和需要,无论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
 
四、云南基础教育现状的原因
 
实现小康社会仍然很困难。参照全国小康社会十大经济社会指标,云南省与全国水平存在差距:(1)2010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水平(2)2010年,我省农村家庭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4)2010年,我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水平,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水平(5)2010年,我省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
 
通过以上对云南“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指标的分析,可以引发云南省基础教育与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生经费逐年下降
 
近10年来,我省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政策性人员经费的增长大于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因此中小学公共经费的比例逐年下降。1994年,中学占49%,小学占35%;到2010年,中学降到30%左右,小学降到18%左右。
 
(二)校舍不足
 
20世纪90年代,全省中小学危房率约为10%。经过近10年的努力,危房率下降到2%左右。按照规定标准,全省小学校舍、中学校舍、普通职业中学校舍不足。建校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太大。
 
(3)频繁发生灾害
 
云南自然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处于地震断裂带。因此,地震、洪水、风灾、泥石多年来一直在流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子女上学和学校建设。
 
(四)贫困面大,后进面大,财政困难
 
从全省情况看,2010年全国约有600个贫困县,云南占70多个。全省农民人均年净收入在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近700万。虽然省、地(州)、县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但经济来源单一,贫困太大,难以形成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的机制,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