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中国教育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文化软实力
时间:2024-03-09 01:3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中国教育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辉煌辉煌,包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及近代以来形成的现代文化。继承和传播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核心思想、中国传统美德和中国人文精神。中国教育的主体是中国教师和学生,对象是中国语言和文化。中国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突出途径是以中国媒体、中国学校、中国社区、中国公众舆论等非政府机构和个人为重点的各种信息传播、人员交流和社会活动。通过中国教育主体搭建桥梁,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出口、服务,向他国传播文化理念和文化形式,疏通和拓展中国教育参与“一带一路”的途径,有助于中国教育超越简单的语言文化教学范畴,从更高层次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和现实发展,更自觉、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整体外交战略。
1.建立华文学校。目前,世界各地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普遍升温,中国教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主要目标是中国学生,兼顾非中国语言文化学习者。中国学校是开展中国教育的主要阵地。国务院华侨办公室主任邱援平曾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教育工作,将动员力量,整合资源,在建设208所中国教育示范学校、支持162所贫困学校和19所中国教育组织的基础上,建立300个“中国书店”,到2017年,再建设100所“中国教育示范学校”、支持200所贫困中国学校和新兴中国学校,支持30个中国教育组织,建立200个“华兴书店”,逐步将成千上万的中国学校建设成为海外学生学习和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首选平台。[8]中国教育自然具有“交流”属性,交流过程中的文化传播和信息传播已成为衍生民间交流的可能。例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海镇九年制边境学校是一所利用云南省国家学校建设项目建设的中国学校。有幼儿园和25个小学和初中教学班。近年来,芒海镇九年制边境学校以其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优势,吸引了缅甸众多“小留学生”前来学习。每年约有300名缅甸学生在学校学习,并呈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全校共有334名缅甸学生,其中住校学生253人。“小留学生”在学校接受与中国学生相同的教育,可以参加评价活动,享受学校奖学金。这是中缅民间交流的生动例子。[9]
2.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中国语言文化的教育和教学,中国教育向海外社会传播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青少年,传达中国的积极信息,建立中国的新形象。此外,搭建弘扬中国文化的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类型的中国文化之旅、中国冬夏令营、中国文化公园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加入学习中国团队,为中国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具有“传播”的“外交”形式。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多彩,因合作而丰富。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学生俱乐部、丰富的交换生平台和国际校园课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多样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特点。一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和环境;另一方面,它也为培养意见领袖和改善中国形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空间,并与人文交流相关和互动。中国学生和非中国学生通过中国教育平台开展交流活动。留学生发起并参与了与居民的民间交流。留学生与中国官方和人民的交流更加友好和辉煌,是人文交流中更加灵活的形式。 3.培养和派遣华文教师。通过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培养,提高海外华文教育水平,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无论是国内外培养的华文教师,还是外派的华文教师,都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2014年12月7日,国务院华侨办公室主任邱援平曾透露:“近五年来,国务院华侨办公室邀请了15800名海外华人教师来中国培训;“出去”培训3.6万多名中国教师;委托国内华人教育基地开展函授教育培训,1000多名中国教师受益;依托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通过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海外华人大学培养了1700多名具有学士学位的中国骨干教师。每年派出的教师数量从200到300人扩大到700到800人。[10]教师短缺和队伍老龄化是制约海外华语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培养和派遣教师,不仅有效缓解了华侨教师短缺的压力,为华校发展注入了“新力量”,而且表明中国政府重视华侨华人开展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