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学院人文教育传统文化符号空间解构
时间:2024-03-09 01:3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学院人文教育传统文化符号空间解构:突破困境的可能性
虽然学院人文教育已经脱离时代100多年,在文化断层的历史差距中消失,但学院人文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仍然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潜在的强大活力。只有宣传其文化个性,才能挖掘学院人文教育的活力。因此,创新发展和如何创新发展已成为问题的出路,这是我们将探索的一个关键问题。
(1)学院人文教育跨时代符号的普遍性:普遍人性
首先,“普遍人性”是学院人文教育符号普遍性的伦理基础。由于宗教力量的强大,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几乎断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文化缺陷。然而,经过文艺复兴的人性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开始实现西方现代文明。其中,这一现代进程之所以从文艺复兴开始,是因为文艺复兴中的艺术创新,如雕塑、建筑、油画、文学作品等符号体系,在表现形式上,不同时代的符号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形式,即从原本服务于宗教专制的压抑人性的文艺作品形式,转变为关爱人性、张扬活力的文艺作品创作形式。这种形式是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表现符号的复兴。例如,油画人物和雕塑人物与古代作品一样具有生动的表达和宣传的特点,这些都是符合普遍人性的最基本的形式和内容。从这一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存在文化断层的困境,但有些文化符号可以超越所指和可指,在“意指”上趋同于一致的方向。这个“意指”的方向是“普遍人性”。以此类比,中国传统文化和书院人文教育是否也具有欧洲古代文明可以回归的“普遍人性”?这一命题的建立已成为学院教育“文艺复兴”复兴可能性的前提,也成为解决其现代困境可能性的伦理基础。一般来说,我们认为书院人文教育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在我国民族文化语境中具有“普遍人性”。③因此,在符号学意义上,文化缺陷导致人文教育与现代学校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之间的意义表达和理解不能直接翻译,但“普通人性”的趋同性质成为符号的前提,成为解决学院人文教育现代困境的理论基础。
其次,“文化解码”可以成为实现学院人文教育符号可通约性的途径。古代文化表达“普遍人性”的象征机制不同于现代文化。例如,古希腊的公民意识不包括当时奴隶的权利和地位,这显然不同于今天的公民意识。然而,现代公民意识的政治思想显然起源于古希腊。“公民意识”作为政治文化的象征机制,如何在古今文化的断层之间进化和转变,体现在古希腊公民意识的文化解码上。文化解码本质上是以现代为时空参考系,提取和应用古代文化符号的一些精神内涵。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也是对人性的追求。虽然古希腊公民意识对奴隶不公平,但对城邦公民意味着公平:公民有民主投票的权利。现代文明提取了古希腊公民意识中的公平民主精神。“公民”作为象征,其所指和能指都发生了变化。只有“意思”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尊重每个人的公平价值没有改变。从这个文化解码的例子来看,学院人文教育也可以做这种“文化解码”,比如“因材施教”的教育文化。在古代以道德为本体的文化环境中,不同道德的人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现代,它必须有不同的含义,可以体现在不同人的外在特征上。那么,可以吗?闹谐槿∧持志?神的内涵和文化解码?我们可以选择“普遍人性”作为伦理依据,即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平等。这样,通过这种文化解码,我们可以提取人文精神内涵(符号的含义),使学院人文教育进入现代人文教育的符号空间,实现跨时代符号的普遍性。
(2)全息传统文化符号空间创造:拓扑变形
以上讨论的普遍性可以证明,虽然文化符号的缺陷导致了学院人文教育的现代困境,但学院人文教育的现代塑造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创造现代学院人文教育已成为我们解决困难的现实需要,以文化符号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洛特曼于1984年提出了“符号域”的概念,指的是符号存在和运行的空间。因此,就文化而言,符号域可以代表文化符号空间,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环境、文化背景等。“它是民族文化符号系统产生、活动和发展的空间,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思想意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和手段。[5]同时,由于符号域的概念受到拓扑学的影响,文化符号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结构空间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符号域可以衡量文化的共相和恒量。“我们认为,不同类型文化的意识形态和精神上的相似之处在于整体文化的衡量,而文化语言和系统的特征是拓扑变形的结果。[6]在传统与现代的时间跨度和东西方的空间跨度上,文化符号可以在“拓扑变形”中保持文化统一和文化平衡。因此,文化可以因时因地变化,但“通过语言和文化的表象洞察不变的共和实质”[7]。
由于拓扑学“不变”的概念,文化符号空间具有动态性、平衡性和开放性,需要不同文化符号空间的交叉碰撞,以产生新的符号意义。交叉的核心是一般的人性(即文化的共同和恒定),不同文化符号空间的交叉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的、成长的创造;利用不同文化符号空间产生的异质资源,通过“第一语言”解释不可能的“第二语言”(异质符号),产生新的“第二语言”,以实现动态滚动发展。比如用现代科学的“第一语言”来诠释类似风水和中医的“第二语言”。风水和中医既有科技理性,又有伦理信念归属。这样,新的“第二语言”就可以产生人文科学语言,实现人文与科学的衔接,即创造新的符号空间。因此,现代学院人文教育的创造与这种新的“第二语言”的产生过程相似。从这个理论演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学院人文教育在理论上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文教育:现代学院人文教育满足了人性的需要,超越了所谓的“现代”人性的需要,重建了传统文化符号的意义;具有学院人文个性特征的现代完整符号空间应该是一个三维和全面的符号空间系统。
在这里,借用成像技术的“全息”概念来诠释学院文化符号空间的三维性。从不同的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三维成像效果,如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可以是传统文化,也可以是现代时尚文化;等等。可以看出,满足人性需求的全息符号空间是现代学院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