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时间:2024-03-12 01:4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优秀工程师培训计划”为工程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优秀工程师培训计划”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在促进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工程教育改革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对于高质量的工程师,麻省理工学院前院长布朗(Gordon S.Brown)根据工程师在社会中的功能,工程师分为四类:一类是工程科学家,即具有抽象思维的研究型人才;二是创新发明家,即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发明创造的工程师;三是现场工程师,即现场维护机器或工程系统的工程技术专家;四是技术规划管理工程师,是指以科技活动为主的在领导或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员。
 
研究型和教育型大学培养不同的工程师。工程师不等于技术人员。他们除了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还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实际贡献率。高校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要适应现代工业对工程师素质的要求。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的目的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强大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1.“工程”意识不强。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工程教育培养目标趋同,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掌握专业技能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长期以来,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是一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认为,应用型高校的基础应该是学科基础课。后来,他们提倡素质教育,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能力”概念。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工程师,不仅要有综合素质,还要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工程意识。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师。传统的培养模式是根据专业培养人才。在培养方案中,必修课很多,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很少。许多专业培训方案陈旧,未经调查分析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培训方式不灵活。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工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开始探索多元化、创新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3.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本科生存在动手能力薄弱的严重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反。工程教育之所以要注重实践经验,是因为工程师不仅要依靠理论知识,还要依靠实践经验来识别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4.需要加强教师的工程意识。在工程教育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教师的工程意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高校教师一般分为科研型和教学型。一些走在学科技术前沿的教师只注重科研,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型教师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把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缺乏创新,大多数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杨敏在《工程教育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重新定位》中指出,目前我国需要有大量既懂理论又懂工程实践、既懂工程科学知识又懂教育的工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