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
时间:2024-03-28 23:3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教育平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教育公平甚至社会公平的主要调整方法和重要措施。教学公平均衡发展是人们对教育发展的理想期望,也是促进我国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幼儿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开始,是实现整个教育和社会公平的基础。
1、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
(1)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
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是教育的主要功能。教育公平是学习者地位平等、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资源平等,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对实现社会公平起着基本作用。
教育均衡发展是以教育公平为基础提出的教育发展思路和政策,是我国公共教育体系功能失衡后的再结构。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开始、核心和基础。作为衡量社会公平的标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工具”。学前教育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学前教育的公平性逐渐被视为教育公平和生活公平的起点[1]没有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因此,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成为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中国是一个城市和地区之间发展相当不平衡的国家。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逐渐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必然导致区域和城镇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非平衡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在教学政策制定和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倾向于发达地区,使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陷入困境。学前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这主要表现在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幼儿园机会、教育质量、入学准备等方面接受低质量的学前教育,甚至许多偏远地区的儿童也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缺点必然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状况、生活质量和社会身份产生不利影响。在长期的积累和循环中,弱势群体逐渐被边缘化,这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主导体系的不满,进而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教育作为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将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初衷和重要目标,努力解决教学资源区域和城镇分布的不平衡,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平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幼儿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公平的教育,是实现人民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3)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是人才强国的需要
在新经济时代,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人口素质和知识生产的可持续性,教育在这两个方面都起着基础作用。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教育发展的提高将直接导致人口素质的提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克莱因是当代著名教育家索迪安教授在《教育及其道德责任:和谐与不同世界》的报告中强调,教育是生产性的,国家应以人为人力资源,呼吁各国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扩大教育机会,培养更多的生产者,提高中国的竞争力。[2]幼儿教育在儿童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担,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科学的幼儿教育不仅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而且有利于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因此,这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实力的最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3] 《教育――《财富包含》报告明确指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可以更顺利地入学,但也会降低过早辍学的可能性,而学前教育的缺乏可能会严重影响儿童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3]未来国家科技教育竞争的开始既不是高等教育,也不是小学教育,而是幼儿教育。因此,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幼儿教育,是人才强国的基础。
2、幼儿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学前教育资源供应不足与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失衡与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
(1)教学资源供应短缺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幼儿教育供需关系十分紧张,近年来出现了“入园难”、“入园贵”等现象,幼儿教育供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尤其是幼儿教育资金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事实上,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教育短缺”的事实。一方面,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需求的矛盾体现在数量上,即基础教育机会的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它体现在质量上,即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机会的资源短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需求普遍性和紧迫性的矛盾加剧了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2)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与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直接原因。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东西部地区、城乡、重点园区与一般园区、公立园区与私立园区存在明显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通常集中在部分幼儿园,导致教师水平、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学前教育政策设计中的“城市取向”、“公共取向”直接促进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可持续结构失衡,从而加深学前教育的不平衡发展。
(3)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
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效率优先、公平”的原则,使教育公平服从于教育效率和经济效率的需要。在“效率优先、公平”原则的指导下,为了快速提升“窗口形象”和成就,地方政府将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入到公立优质幼儿园,甚至许多地方政府将“效率优先、公平”转变为“效率优先、不公平”,倡导经济至上,盲目追求数量逐年增加。[4]盲目追求教育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地方效率的提高,导致教育分配的提高
目前,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尚未解决,并有持续扩张的趋势,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层也出现了新的差异化趋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些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我国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