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新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案例

时间:2024-08-06 23:4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新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案例
 
新本科院校是2001年升格的老本科院校,借鉴了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即香港中文大学的学院模式。
 
在新亚学院、崇基学院、联合学院等三所成员学院的基础上,于1986年加入逸夫学院,形成了今天的香港中文大学。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深”与“博”,实现均衡教育的目标。本科生入学后,根据自己的意愿,隶属于其中一所学院,通过实施通识教育课程,提供非形式教育等渠道,积极拓展学生的学术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与学院分工明确,互不隶属。学院和学科主要负责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学院负责学生日常生活、通识教育课程和非形式教育的实施和管理。通识教育和兴趣教育在学时安排上不影响专业教育,一般3-5学分。不同学院提供的通识教育课程和非形式教育不仅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有自己的培训目标和独特的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文化交流、每周会议和个人人才指导。不同学院和学科的学生一起吃、住、活动,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思想、情感、文化、信息等方面的融合、影响、促进和提高,有利于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复旦大学和苏州大学借鉴了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分别举办了复旦大学和敬文学院,以学院的方式开展通识教育。两者的学院模式不同。复旦大学有五所独立学院,涵盖所有本科生;敬文学院从大一新生中选拔并加入学院学习。
 
高校还设立了类似学院的专门机构,负责通识教育。
 
建立了基础学院(实施本科教学的l+3培训模式),负责本科通识教育的教学。基础学院负责本科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本科第一学年在基础学院接受通识教育。
 
一所大学推出了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包括以下特点:一是按照专业英语教学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包括综合英语、新力、口语、语音等课程;二是为所有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和高级计算机语言、大学数学和大学汉语;第三,有《演讲与口才》、《军事学》、西方哲学思想《西方哲学思想》、物理学导论)、<博弈论>、《影视艺术欣赏》等70多门素质拓展课程。
 
在学生管理方面,全职辅导员、教师、干部参与学生教育,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教育与导师制度有机结合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分析高校学院制度的管理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建立专门的组织和管理人员,为实施通识教育提供组织保障。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有明确的管理责任,负责制定通识教育总体计划,具体实施教学计划。但其缺点也更为突出:
 
一是将通识教育集中在本科第一学年。在时间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开的,学生在大一阶段接受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是独立的。从根本上说,这种“学院”模式的模仿并没有像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那样将通识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实际上违背了通识教育“立人”(全人)教育的目的。
 
其次,通识课程的安排是基于对所有本科生实施相同的通识教育。然而,不同专业的学生接受同一通识课程的能力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关注的通识能力积累也不同,而通识课程的统一安排只是忽略了这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