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时间:2024-08-16 23:3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基于“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复合概念,将高等职业教育定义为:地位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应用人才的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本质上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本科教育相同,属于高等教育,但与后者相比,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首先,在定位方面,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培养对象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普通高等教育更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理论学习;其次,在属性方面,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强调学生的职业针对性和归属性,学校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和培训,确保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第三,在培训方式上,高等职业本科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是将教育形式从“课堂”转变为“课堂外”。在培训基地,受教育者通过具体的实践和操作过程完成学习。这种“学习”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理论“接受”,而是通过实验和培训主动地探索和测试自己的知识和理论。
 
二、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模式
 
 1.教学模式:产教融合
 
本科院校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最大的创新是整合生产教育,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整合两者,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效率,具体方法如下:
 
 1.1专业共建
 
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建设往往取决于高职院校自身,由于缺乏市场导向作用,存在明显的滞后。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专业建设充分调动了企业的参与与与合作,将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精英人才结合起来,借助学校或企业提供的平台,培养和打造专业理论丰富、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①,也就是说,在专业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社会节约了资源,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学校,也可以利用“市场”试金石,依靠企业测试学生的培训效果和质量,然后不断更新专业项目和内容,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也可以通过学校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来培养他们需要的员工,从而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自己的最终目标。
 
 1.2师资培养
 
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素质和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企业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有决心和勇气走下传统的“平台”。他们要敢于挑战自己,主动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种实践性的“培训”不断巩固和升华自己的知识储备;学校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师制度化、规章化,鼓励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要与学校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为建立新的教师队伍提供广阔而坚实的平台。
 
 1.3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完成学生的职业教育,实验培训基地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本文提到的本科院校职业教育中,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实现和完成。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学校建立培训基地,通过模拟让学生参观学习,一方面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完成实际操作,但往往缺乏效果;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基地进行观察和培训②,虽然实践和策略选择成本高,但真实的操作环境往往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般来说,在培训阶段,国内主要是“3+1”和“2+2”模式,即学生先完成3年或2年的专业理论学习,然后到培训基地参加1年或2年的培训操作,但无论哪种模式,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即通过理论与培训的结合,完成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对专业理论的全面认识。
 
 2.管理模式:校企合作:校企合作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本科教育仍处于“校企分离”状态,即学校与企业尚未完全合作和结合,职业本科教育的任务主要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但实际上,从高等职业本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分离”状态实际上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③,在这个培训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的“代言人”和培训对象质量的“实验者”,对学生的培训方向和方法有发言权,因此企业应投资于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始:
 
 2.1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校企合作的前提,也是双方顺利合作的必要条件。只要学校和企业要在共同目标下建立合作关系,就必须有一套双方约定的规划和制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从而约束和规范双方的行为,使合作关系健康发展。
 
 2.2设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那么,如何设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呢?
 
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可以首先推荐代表,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等专业委员会,依靠这个委员会共同决策和管理合作事宜;另一方面,一方也可以领导,另一方可以参与管理。这种形式要求双方达成协议,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有专门的监督部门和机构来实施和保证民主监督,从而客观公正地使合作机构顺利运行。    2.3建设校企合作投资机制
 
众所周知,与企业相比,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他们拥有可开发知识产权的技术,他们的产品也可以设计成技术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在具体操作中依法投资于企业,从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作为经济利益体,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资源设备,可以为专业本科教师和学生提供物质设备支持。在具体合作中,将来自学校的软件投入与企业的硬件投入相结合。双方相互发展,形成丰富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