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上海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实践与成效
时间:2024-08-17 23:4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强调借鉴和融合国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和课程模式,包括德国双元制MES、加拿大CBE、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BTEC和德国的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这些教育模式的引入对更新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拓展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样化,逐步从政府间合作扩展到校际间合作和专业合作,从简单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扩展到国际专业教学标准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中小学与职业学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职业教育的开放与合作正成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上海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实践与成效
吸收国际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实现融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历了“移植”、“参考”、“本土化”等不同的过程。“能力标准”、“学生中心”、“工作导向”等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自1985年以来,上海开始了政府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并逐步扩展到整个学校的合作和专业合作。目前,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已扩展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加拿大等20多个发达国家。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概念和实践对上海的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是借鉴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框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许多国家正试图将教育、培训和就业结合起来。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职业教育就形成了由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组成的国家职业教育基本体系。该系统的实体机构主要包括综合性高中、职业学校、区域职业教育中心、社区学院和企业培训中心。各种机构在美国形成了各种职业教育方式,美国职业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强调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可以申请继续深造,进入相应专业的四年制大学学习专业课程[1]。除了美国,日本职业教育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法国基于大规模、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体系,瑞士和西班牙“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教育体系,为中国特别是上海职业教育发展开辟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如今,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上海职业教育进一步贯穿了学生的发展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在高职院校学习,也可以通过高考进入普通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引入国际职业教育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互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全面引进了“双元制”模式,并在上海电子工业学校等学校开始试点。在促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上海职业教育不断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TAFE学院和“新学徒制”的教育理念,将企业纳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从本世纪初校企合作的各类企业冠名班,如上海金山石化工业学校的“巴斯夫班”、到目前校企专业、师资、课程、教学等综合合作,校企合作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近年来,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上海进一步创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目前已建成现代护理、交通物流、电子信息、贸易、旅游、化工、建筑、现代农业等8个以专业为纽带的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嘉定、徐汇、闵行、黄浦、浦东新区等12个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特色的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然而,目前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特别是一些跨国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仍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和相应的机制。集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也相对松散。除了政策和制度的限制外,缺乏长期的运行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三是吸收国际终身教育理念,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在1994年代初,~1997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培训战略:技能型澳大利亚~2003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培训战略:通向未来之桥,两个国家计划明确提出支持大家终身学习[2]。因此,TAFE学院打破了传统一次性教育的束缚,建立了“职业教育”―就业―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模式“更高层次就业”。同时,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也将职业终身教育作为促进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在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上海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一方面,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选择,就业者可以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对社区下岗或失业人员、行业和企业进行培训;与政府部门合作,对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水平评估,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终身发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