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现代大学的起源
时间:2024-08-23 23:4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现代大学的起源
大学教育在现代文明中起着关键作用。任何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以大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那么,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大学是如何诞生的呢?大学教育体系从何而来?最早的大学和今天的大学有什么区别?
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希腊和罗马,但现代大学的直接起源应该是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由于宗教统治,我们通常称欧洲文艺复兴前的1500年为“黑暗的中世纪”,但戏剧性的是中世纪出生的大学。11世纪以前,欧洲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学校,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教会选择牧师和教士。随着城市的兴起,世俗意义上出现了城市学校,但它们的规模和课程设置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进入12世纪后,教育界率先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新事物――大学。世界上第一所大学产于1158年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大学,业界称之为中世纪大学的原型。此后,仿照波伦亚大学的模式,巴黎大学(1160年)出现在欧洲各地、牛津大学(1167)、剑桥大学(1209)、阿雷佐大学(1209)、帕多瓦大学(1222年)、那不勒斯大学(1224)、从12世纪初到15世纪文艺复兴前的200多年,图卢兹大学(1229年)等数百所大学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欧洲,成为欧洲学术思想活动的中心。
最早的大学和今天的大学有不同的含义。起初,它只是一个教罗马法的教学中心,后来演变成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会议,或一个学术俱乐部和讲座中心,被称为系或教授会(faculty)。与当时各行业协会的性质相比,这种学术俱乐部的管理并不依赖于教会和政府,而是完全由民间管理,课程也是独立安排的。因此,与早期的教会学校相比,新的教学模式(大学)代表了一种自由、独立和开放的现代精神。在欧洲中世纪,高等教育机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如部门(faculty)和学院(college),聘请稳定的教学人员,开设规定的课程,实施正式考试,颁发公众认可的文凭或学位。
中国现代大学从洋务运动兴起开始,1895年,盛宣怀创办了天津中西学校,第二年更名为北洋大学,以“科教救国,产业繁荣”为宗旨,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是中国最早的工程大学,即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大学教育的航程。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戊戌变法中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现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大学。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为第一任校长。1916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遵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北京大学不仅是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北京大学的“自由民主”精神和显著的声誉继续存在。清华大学的前身始于1911年庚款兴学创办的清华学校,初期为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清华大学设立大学系,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它成立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是第一任校长。此后,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高水平的大学。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大学也迅速成立和发展。
二、大学观念的变化
中世纪大学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世界精神和超国界性格。它有其共同的语言―拉丁语和共同宗教―基督教,中世纪大学的世界精神后来随着拉丁语的死亡和宗教的分裂而解体,直到19世纪末才逐渐恢复,直到20世纪才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现代大学的超国界不再是共同的语言或宗教,而是在科学思想和共同的知识性格中。19世纪的牛津学者纽曼认为,大学的概念是“教学机构”,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虽然大学的理想和性格在几个世纪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这一概念仍然是古典大学留给今天大学的最重要的遗产。
19世纪末,大学的性质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始于德国柏林大学。它认为大学是一个“研究中心”。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由从事“创造性知识”。这所大学的理念与纽曼的观点截然不同,因为它注重“发展”知识而不是“传授”知识,但它仍然把“教学”作为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学教育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哈佛、芝加哥、耶鲁等美国许多著名大学继承并超越了德国大学的模式,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美国大学的创新、适应社会变化和赶上时代的步伐,使大学完全参与了社会。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不知不觉地成为了社会的“服务站”,象牙塔和象牙塔之间的界限逐渐冷漠甚至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干预触动了大学传统中的一些保守倾向,使大学生活更加真实。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共同冲击下,联合共享已成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这所大学的理念与纽曼之前的理念相去甚远,但它确实成为了许多大学有意或无意的模式。
从中世纪到今天,大学在层次、类型、组织形式、结构和专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在这些变化之后,应该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大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发展知识和学术自由的地方。在20世纪90年代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各国教育部长特别强调“大学在促进文明和人类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他们说,“大学必须利用其学术地位和声誉来保护和传播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如和平、公平、自由、平等和团结”。虽然大学处于繁荣的市场经济氛围中,但大学的无功利主义精神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大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核心无法改变:它仍然是探索深刻知识的地方,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仍然倡导学术自由,对人类文化和精神发展有使命感。应该说,这是21世纪大学观念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