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IT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课程设置
时间:2024-09-19 23:2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IT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课程设置。二是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因此,如何合理构建课程体系,适应新形势,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实践技能的角度提出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路。
首先,注意课程建设的系统性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孤立的。因此,课程建设的问题应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考虑和构建。同时,要明确各类课程在整个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注重课程与教师、课程与教材、课程与考核、课程与评价关系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实现以岗位设置能力、以能力设置模块、以模块设置课程、以专业能力规范素质要求、以质量培养整合课程模块。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联系教与学的中介。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主要通过课程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体现了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目前,总的来说,我校的课程体系仍然是原来的模式,主要是学科课程,必修课多,选修课少;基础课多,专业技能课少;理论课多,实践课少。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培养。教学方法僵化,人文精神教育薄弱,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偏离创新能力。基础理论课多,操作性和应用性课程少,导致学生毕业时充满理论知识,却不知道有什么用,在哪里用,怎么用,怎么操作,以至于一个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规定的30分钟内无法画出简单的表格...这样的例子很多。可见,我们必须尽快构建适合学生、社会和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科研工作的推动力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一种职业教育,但它不能忽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推广。如何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在促进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建立以实用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以实践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是将课程根据不同性质分为“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群”和“综合素质课程群”三个模块,“专业基础课程群”是指将各种性质相近的专业整合为专业集群,基于专业集群所需的基本共同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设计“基础课程群”,然后以专业集群对应的专业岗位能力为标准,设计形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这种课程组合可以使教学内容紧凑细致,消除与专业能力关系不大的陈旧深刻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补充实用的新知识,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四、加强实训教学的仿真性
高职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是理论+培训,而专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该是高职课程的基本特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机械分离,必须明确哪些知识点和知识环节需要分解为实践环节;课程建设的内容应随着职业(行业)的变化而变化,加强实践教学的模拟性。在综合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互融合,主要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如果还是老师来教学,就会出现课堂管理和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容易降低教学效率的教学质量。如果安排讲师和实习教师,既能保证教学效果,又能合理配置双师结构教师。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体素质。总的来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教师“双高”比例低;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窄;非师范教育教师严重短缺,师范教育教师明显过剩。我们必须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愿意研究、专业水平过硬、科研勇于探索、科研成果显著、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通过实施学科领导、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训制度,支持教师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鼓励教师在职学习和全日制学习,不断加强教师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双高”比例不断提高。
总之,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没有现成的道路,但只要把握课程建设的核心,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探索,课程设置就能更加合理,真正为社会培养“能下去、能留住、能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