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

时间:2024-10-31 23:3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
 
(1)职业教育应对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宏观战略
 
1.明确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是有效提高农业人口整体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要途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将达到3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3830万,已占高等教育人数的一半以上。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提出“2015年):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发展与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这无疑是加快城市化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内在需求。
 
2.与高等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投入严重短缺,加大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拓宽职业教育资金来源。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每年都能获得巨额财政补贴,职业教育投资主要依靠地方投资和自筹资金谋求发展,难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支持建设需求旺盛、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00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0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3000个;同时,2015年中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将达到3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3830万,“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将从目前的30%提高到2015年的80%。除国家每年安排培训5000人外,各地自主培训35000人,5年共培训20万人。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目前,除了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渠道资金,采取财政领导、学校自筹、企业合作等方式,共同分担办学资金,缓解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差距,从根本上保证职业教育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只有充分的财政投入,才能保证职业教育规模的适度发展,有效突破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3.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与产业和市场需求的融合。职业、技能和社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整合职业教育、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作为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职业设置的起点、基础和最终目标。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普遍处于第二产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的转变阶段,同时也处于知识经济的洪流中[5]。为了提高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职业教育不应消极适应,而应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方法,积极应对挑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重视农业相关专业的设置,把科技兴农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的农村职业学校或培训基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技术推广发展的中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