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管理
时间:2024-11-01 23:4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作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专职教师,他在教学过程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深刻感受到,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信仰复杂,盲目追求;文化素养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对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知之甚少;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薄弱,缺乏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善。人文基础薄弱直接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缺乏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有偏见。作为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是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是生活的基础,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管理是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选择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它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半,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我国新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人文素质水平极大地影响了从业人员的整体人文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管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人文素质在高职生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苏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构成及其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中,通过跟踪调查,对毕业生和企业就业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论证了人文素质对就业的影响,人文素质在择业中的作用,以及在人才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004年夏天,一本名为《大学问题》的书引起了京沪大学的强烈反响。新浪校园频道与《大学问题》一书作者熊丙奇先生联合推出了“中国大学问题是什么”系列访谈,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界人士畅谈中国大学现状,其中,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岱教授被邀请为聊天嘉宾。徐岱教授在谈到大学人文素质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时说:“人文教育不是让你掌握一项新技能。他是人类的整体教育。即使是同一两个理工科学生,两个学计算机的学生,或者两个学物理的学生,如果他们去一家公司面试,我认为主管部门在面试时会有一种感觉,他们需要这个人的整体素质,那就是人文的东西。能让你的思维变得敏捷,让你的品德变得优秀。“可以看出,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工作中更适合,更具创新能力和灵活性,更具发展潜力,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
从高职院校自身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发展水平和具体要求,是反映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到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管理,可以提高公民的人文素质,增强社会文化的软实力。近日,随着郭美美炫富闹剧、河南警方婴儿坠落事件、上海法官嫖娼案件、陕西医生贩卖婴儿案件以及社会上各种损害人民健康的有毒食品的频繁曝光,人们的道德底线一次次受到冲击,也告诫世界,我们社会人文素质薄弱甚至缺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课程管理可以帮助提高全社会群体的人文素质认识,调整整个社会活动中的矛盾,使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和谐;有利于进一步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建设。
二、理论意义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在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素质教育理论领域,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并没有引起素质教育理论研究者的重视。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尚未专注,相关学术论文也未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虽然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积极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管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仅限于人文知识的宣传和介绍,师生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广泛的对话。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落后单一,使课堂教学无法触及大学生的心,深刻持久塑造,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个性和行为,教师薄弱,与行业企业缺乏联系,严重影响人文素养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育效果不令人满意,导致高职毕业生人文素质与企业、社会需求不一致。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人文素质课程管理研究理论的完善。丰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内容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