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形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及其心理特征

时间:2024-12-21 00:1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宗教信仰文化热在青年大学生中不断升温,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精神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改变了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据不完全统计,13亿中国人中有1亿宗教信徒,其中青年信徒占三分之一。作为青年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根据全国各地对目前大学生宗教信徒比例的调查结果,最高地区约为20%,最低地区为3%。
 
武汉大学生专项调查显示,对宗教感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29.3%,30.2%的学生偶尔“进入宗教活动场所”,21.3%的学生“阅读宗教书籍”,12.8%的学生主动“与宗教人士沟通”,与去年相比,大学生对宗教感兴趣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近日,北京大学武汉数学天才刘志宇的出家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这是一个注脚。
 
青年大学生的信仰与其个人成长的方向、国家的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有关。了解和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探索合理有效的应对指导策略,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之一。
 
形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及其心理特征
 
目前,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社会环境、个人精神心理状况、家庭和民族文化传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青年大学生在形成宗教信仰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一)宗教文化热的社会环境和好奇心、盲从的信仰心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政策越来越开放,中国社会的包容性大大增强,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市场上宗教书刊越来越多,反映宗教内容的文化作品越来越多,新闻媒体中的宗教信息量逐渐增加,旅游文化中的宗教成分也越来越强。而且,作为我国的文化形态之一,中国宗教正逐渐走向世界,中国宗教的对外交往已经成为民间外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种情况表明,在日益开放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文化界、宗教界迎来了一股宗教文化热潮。宗教正通过越来越多样化的方式对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产生影响。据武汉调查,35.5%的大学生表示受宗教书刊、宗教影视、宗教物品等宗教文化影响,3.4%的学生经常收到宗教宣传品,28.8%的学生偶然收到。世界主要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通过宗教书籍、宗教广播、宗教网络等方式影响和渗透宗教文化,积极发展大学人群中的信徒,其中基督教发展最快。许多大学生被宗教的外在、感性、丰富多彩的文化表达和内在神秘所吸引,或进出教堂寺庙,庆祝宗教节日,或研究、追求宗教人士,参与宗教团体,以宗教作为精神生活的追求。显然,西方和地方的宗教思想文化越来越近,确实已经进入了青年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考察青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时,近40%的学生认为自己受到“宗教书刊、宗教影视、宗教物品等宗教文化的影响”,3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受到“社会上各种宗教活动的影响”。可见,青年大学生缺乏理性,心智不成熟。面对社会转型和剧变下的多元价值取向,很难区分真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参加宗教节日活动,进出宗教场所,追求或信仰某种宗教,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追求。他们有严重的盲从或赶时髦的心态。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学习宗教经典,真正认同宗教的精神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