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女农民工的定义和特点

时间:2024-12-20 00:3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女农民工的定义和特点
 
(一)女性农民工的定义。
 
农民工是指在当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工作的农业户口人员,是我国独特城乡二元体系的产物,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另一部分是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约1.2亿人,广义农民工约2亿人。[1]这里研究的妇女农民工是狭义的妇女群体,即具有农业户口、从农村进入城镇、在城镇谋生的妇女社会群体。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不具有真正的工人身份。与男性农民工相比,由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差异,他们在职业选择、社会报酬、心理素质和幸福指数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是一个更特殊的群体。
 
(2)女性农民工的特点。
 
1.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对女孩的教育重视不够,这必然使得农村妇女中的女性农民工普遍不受教育,其中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较大。他们中的许多人知识水平低,学习能力差,很难接受进一步的学习。“女性教育意识”的缺失反映在这一实践层面上,女性农民工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能适应越来越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
 
2.心理素质普遍较弱。女农民工弱性心理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卑心理。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女性农民工自卑感严重,缺乏自信,缺乏进取精神。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面对新的城市环境和新的工作,使女农民工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很多事情感到无能,有些人感到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失去了信心。自卑不仅影响社会对女性农民工的评价,也成为女性农民工发展的最大心理障碍。二是依赖心理。农村妇女不仅在生活中有依赖性,而且在思想上也有依赖性。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妇女认为“男外女内”是理所当然的,“女无才是德”的观念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当代农村妇女对男性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少,但依赖心理仍然存在于潜意识中。调查显示,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农村妇女仍然希望通过婚姻找到对男人的依赖。依赖心理使女性失去了成功和成就事业的愿望和动机,绝大多数女性农民工也是如此。大多数在城市工作的人都跟随她们的丈夫,她们的成功动机和成就意识并不强。可见,依赖心理是制约妇女农民工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三是退缩心理。工作和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环境的不同,女性农民工在文化素质上远远落后于农村男性和城市女性。如果他们想做一件大事,他们不仅需要设定一个崇高的目标,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然而,在成才的道路上,女农民工却有许多特殊的困难。一些女性农民工在好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努力进取的,相当自信的,但是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知难而退。他们承受压力,面对挫折的能力不强。退缩心理和意志力薄弱是阻碍妇女农民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成就动机普遍较低。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成就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努力实现成就和目标的欲望,是促进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的内在动力;它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起着定向和促进作用;在某种情况下,对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有很高期望的人会比期望较低的人表现得更好。[2]同样,女性农民工的成就动机也影响了她们实现内心目标的可能性。然而,许多女性农民工认为:女性应该做家务,抚养孩子,成功是男性的事;她们总是女人,首要任务是做好妻子和母亲,养家是男人的事。可以看出,女性农民工的成就动机较低,她们对自己的社会价值缺乏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