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家庭和民族文化的传统影响和被动继承

时间:2024-12-21 00:1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寻求精神寄托、心理安慰、实用、功利的信仰心态。
 
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压力。他们中的少数人缺乏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精神空虚、逃避竞争、缺乏自我调节和心理咨询,强烈渴望精神安慰和宗教文化转化。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信徒信仰教育的原因是“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这无疑已成为各种宗教文化渗透到校园的主要原因。
 
然而,信教大学生对宗教作用的理解非常有限或肤浅。只有一半的人认同宗教包含真理,一半以上的人对宗教和科学精神的矛盾有错误的理解。而且,大学生信徒对真正信仰所包含的超越性和奉献牺牲精神的理解远远不够;他们不太了解宗教教义、教规及其相应的宗教仪式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宗教作为一种特定意识形式的表现形式的理解非常模糊。在对信仰的理解上,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并不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追求生命意义、真理和美德的一种方式,而是认为它是一种心理安慰剂,通常只有在出现问题或需要时才会进入宗教的怀抱。一些学生认为,在信仰和教育之后,他们可以参与宗教活动,进出宗教场所,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空虚和无聊,缓解内心的压力,并有精神寄托。他们从利益和满足的角度认识和信仰宗教,使宗教信仰实用、功利,表现出明显的现代功利意识。
 
(2)家庭和民族文化的传统影响和被动继承,以及无意识的信仰心态。
 
通过访问调查和直接观察发现,大多数大学生信徒信仰教学和某种教学是由于父母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和要求。由于家庭背景的影响,他们开始接触和理解某种宗教,然后自然成为家庭宗教信仰的被动延续者。在信仰教育的大学生中,回族青年几乎无一例外地信仰伊斯兰教,而以藏族、苗族为代表的其他少数民族青年主要信仰佛教,表现出明显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家庭影响的特点。
 
一种信仰的建立不是来自简单的感情,也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基于对准确理解和理解的理性把握。从这种受家庭和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的大学生的信仰心态来看,由于先入为主,家庭环境不知不觉,加上年轻无知,基本上属于无意识下的被动继承,而不是个人信仰意识觉醒后的自觉选择。他们的宗教信仰选择与血缘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影响明显相关,具有显著的家族和民族特征。
 
一般来说,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远远不够,对宗教理想、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解非常肤浅。他们的情感冲动,明显受到外界的影响,信仰选择的意识和意识远远不够。因此,对于大多数年轻的大学生宗教信徒来说,他们的宗教信仰意志还没有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