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4-12-21 00:2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是人们意识中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虚幻反映。然而,宗教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信仰形式,有其独特的概念和内在的教义体系,对年轻大学生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大学生宗教徒不仅将宗教概念和教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而且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也会逐渐改变。宗教信仰深刻地影响着年轻大学生的思想和社会行为。
(1)宗教信仰对信教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
宗教以其特定的教义和礼仪方式神圣化了宗教的价值观,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禁忌、警告、规则和戒律来规范信徒的行为。在长期的渗透和不知不觉中,它们将成为信徒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宗教教义的指导下,一些大学生信徒非常重视追求精神境界和生活意义,主张善待他人,平等相处,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互助,以及自我修养的不断提高。宗教教义所宣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论,以及弃恶从善、积德行善、不贪身外事物、摒弃世界各种物质欲望、追求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客观上对一些信教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然而,另一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它给了人们幻想的幸福,暂时的精神安慰,但从长远来看,它会瘫痪年轻人的思想,使他们失去进取精神和战斗的勇气。一些大学生宗教信徒,在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下,超越现实,对世俗事物漠不关心,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在宗教的传播上,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片面而简单。当遇到学术、就业、情感等问题或麻烦时,往往缺乏进取精神和主观主动性,完全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上帝身上,只依靠所谓的信仰、信仰等结果。它们不同于普通年轻学生乐观、进取、积极、有前途的生活态度和实践、奉献的生活价值观,而是在虚幻的神的庇护下,逐渐失去了进取精神和奋斗精神,形成了消极、不作为、听天由命的宿命论。
(2)宗教信仰对信教学生社会行为的影响。
应当承认,宗教信仰在引导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限制其非道德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大学生宗教徒中有许多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人,赌博、盗窃、故意伤害、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很少。他们比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更有勇气承认错误和错误,更愿意反思自己,等等。
但另一方面,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理论,借助神灵和绝对精神,迷惑人们超脱出生,将身心交付给神灵控制。宗教教义中的保守和消极成分也对大学生宗教徒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这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一些大学生宗教徒内向孤僻,不积极融入环境,与周围的学生和老师交流互动很少。他们认为崇拜神灵或依靠所谓的自信意志可以控制自己的身心,不惜身体受损的代价维护自己所谓的个人宗教信仰,认为自己高尚。个别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意味着个性,即卓尔不群,鄙视周围的非教徒。他们生病时没有去医院治疗。相反,他们多次“去寺庙祈求祝福”,认为一切都是神灵的安排,嘲笑善良的学生。他们脱离现实生活,行为怪异,完全陷入精神迷路,出现严重的社会适应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