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科技全球化和教育实践的发展

时间:2024-12-28 03:4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科技全球化和教育实践的发展
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活动的全球化也越来越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科技全球化有着天然的联系。结合郭扶庚、吴燕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科技全球化对我国教育活动从宏观到微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1)建立全球教育观。根据我们对教育服务的承诺,中国教育将融入国际教育,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发展必须树立全球观,特别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使公民有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思想和品质,树立世界公民意识。
(2)教育主权的重新定义。根据《中国教育服务承诺条款》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教育主权没有根本影响。学术界普遍认为,对外开放教育市场不需要设置禁止领域,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学术教育还是非学术教育,所有教育服务领域都可以允许外资进入,但应根据不同目标市场设置不同的市场准入规则,控制市场风险,保护消费者利益。
(3)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对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培养熟悉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外语水平优秀、科学文化知识扎实、国际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诚实守信的国际专业人才和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劳动力。这将促进我国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将逐步规范,竞争和人才流动将加剧。由于规则透明,投资环境改善,个人待遇上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就业,留学生回国。他们带来的资金、信息、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将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
(4)课程教科书逻辑体系的创新。人才流动的全球化和人才标准的国际化将要求课程教科书的改革作为教育的核心领域走上高速公路。教育国际化要求建立全球课程理念,借鉴国外先进课程理念,引进、编辑、改编和借鉴国外先进教科书,增加国际竞争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全面改革以考试和继续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力推进课程和教科书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5)教育发展空间的延伸。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需求与供给严重短缺的矛盾,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状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升级。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潜在价值和发展空间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青睐,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市场价值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和企业已经进入了中国的教育市场。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就可以面向世界办学,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这无疑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补充。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中国学到符合国际标准的知识。随着国外教育资源的进入,中国的教育也将积极走出去。为外国人提供教育服务所需的教育资源可以来自国内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也可以来自国外教育机构和学校;教育服务的实施地点可以是中国或国外。当然,我们更愿意为中国的外国人提供教育服务,这不仅可以增加外汇收入,还可以增加国内就业,更有利于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播目标。应该说,我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优势。例如,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取之不尽的特殊教育资源。例如,中国各地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既是旅游资源,也是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教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结合科技全球化,中国教育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必须具备的战略思维能力。教育发展的新概念正成为全球化时代确定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新基础。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应该扩大思维半径,以全球主义的精神进行教育概念和制度创新。我们过去习惯的东西必须重新审视,并辩证地改变不适应全球化的教育概念、制度、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