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时间:2025-01-13 23:0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和主体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何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永恒的话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对学生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已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课堂氛围、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处于相对严肃、封闭、机械的模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单向接受状态。[1]此外,在传统的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相对固定的教学形式,很少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这种单一、无聊、缺乏互动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的意识。教学评价语言标准单一、语言简单、无情,不仅不能给学生积极的鼓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欲望。[2]从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解新内容、分析课文到巩固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违反了教学规律,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限制和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技能三个维度,培养创造力,保护想象力,提高参与度。
 
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的因素。“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责任,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深入学习教材,不独立思考,不严格认真设计教学方法,课堂过于依赖教学参考资料,甚至简单阅读教学参考书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必须认真深入学习教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2)学生的因素。虽然“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经提出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考试形式的“坚定不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权威没有得到改善,学生仍然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3]从表面上看,小学汉语阅读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习完全取决于教师说什么,如何说,学生完全由教师领导,既不主动提出问题和意见,也不主动参与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