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管理论文

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建议

时间:2024-09-11 00:01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精简行政机构,提高行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方面,行政资金支出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领导、组织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财政保障,另一方面是定期消费支出。根据行政资金的这一特点,要坚持实事求是、“保障供给、严格节约”的原则,合理安排使用。控制行政资金支出的重点是解决机构扩张、人员资金增长过度、行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首先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的要求,认真界定和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应该管理的事情交给社会,交给市场,纠正财政越位,下大力气取消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机关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减少不必要的机关冗员,做到精兵简政,而不是像尼斯卡南所说的那样追求部门规模最大化,以实现官员自身的目标。二是提高行政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重点控制支出的管理。一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降低公务用车使用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二是严格控制机关所有不必要的设备采购,大力压缩不必要的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简化会议形式,尽量减少设备采购费和会议费。三是加强行政单位办公楼建设管理。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要坚持效用务实的原则,坚决杜绝以形象为名贪大求洋的不正之风。严格控制办公楼建设规模、装修标准、工程造价和资金来源。四是大力推进勤俭节约,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制度,明确接待范围和标准,严格控制接待费,防止超出接待范围和标准。同时,严禁借出差、开会时用公款游览山川、在内部工作交流中用公款赠送礼品等不正当行为。第五,进一步加强收支管理,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严格控制预算外收入,清理政策外补贴。六是加强审计监督,全面落实行政单位定期审计,严格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审计问题。
 
(2)进一步缩小城乡民生支出差距
 
缩小城乡民生支出差距,不仅是城乡不平等的现实,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调整财政资源和建设资金投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效承担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实现公共财政向农业支出倾斜,确保农业支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资源的增长而稳步增长。由于基本公共服务是覆盖全体公民,满足公民对公共资源最低需求的公共服务,能否为农民和农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长期稳定。因此,为了真正体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优先发展,农业相关支出的增长速度必须超过其他城市支出的增长速度。首先,财政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加快城乡教育公平化,把解决城乡教育公平化作为重中之重。目前,要着力支持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这不仅需要适当增加财政教育经费,使其增长速度快于同期财政支出,还需要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包括教育水平结构和区域结构,确保这些支出主要用于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其次,从财政投入和医疗卫生制度等方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制度,加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整合,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反映社会公平、政府和群众负担得起的基本医疗保健。此外,要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思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失业保障制度。同时,为了保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的均衡分配,必须进一步完善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一是建立促进区域公平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区域现有财政资源,特别是财政资源不足的贫困地区,提高无条件转移支付比例;二是加强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充分利用,平衡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注重完善省级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公共服务供应专项拨款的保障作用,合理分类专项拨款,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地方政府配套比例,确保专项拨款及时到位。
 
(三)坚持经济建设和民生双重经济建设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的内涵和延伸都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因此政府的责任仍在增加,相关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在扩大,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才能为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政府不应从事竞争性商品管理,而只是为市场和企业提供公平完善的外部环境,但由于市场失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的中国,政府纠正市场失败,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必须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直接从事部分商品生产经营,政府投资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投资只能退出一般竞争领域,政府投资不能过早退出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等关键竞争领域,应采取扶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从长远来看,财政仅仅关注公共民生支出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经济建设投资。政府仍然需要在经济建设中保持一定的比例。例如,政府财政应加强城乡道路、铁路、公路网、水、电、公共汽车、住房、城市绿化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缓解和消除经济增长瓶颈;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财政应增加对高风险、低投资经济效益、保护、开发或示范项目投资的支持;财政应继续支持和促进国有经济发展,不仅通过投资手段逐步解决现有大型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资本短缺的矛盾,还支持国有经济技术转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国有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等。
 
另一方面,增加民生支出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既能直接造福人民,又能带动经济增长,更有利于社会稳定。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民生支出将刺激国内需求,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基础上,按照公共财政理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民生支出比例提高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这不仅要继续减少一般竞争领域的直接投资,严格控制和努力减少行政资金支出,而且要逐步改变现有股票和增量调整的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保护不应该保护,压力不应该压力,它维持的既得利益往往是强大利益集团的利益,从而相应地减少了许多弱势群体的应有利益。正因为如此,自1998年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民生支出多年来一直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因此,政府应认真承担改善民生的责任,使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增加到应有的高度,逐步打破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模式,改变当前财政支出轨道,使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从定量到定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