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行为固化

时间:2023-12-30 22:0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行为固化
 
无论是学生自身的个人控制行为,还是在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下训练出来的个人控制行为,只有在这些行为固化后,才能对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固定行为是必要的。
 
(1)确保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态度和行为的统一,巩固良性行为。考虑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表现的可能性,有必要确保态度和行为的统一,巩固良性行为。凯尔曼,美国学者(H.C.Kelman,1958)态度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依从是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人总是按照社会规范、社会期望或他人意愿,在外表行为上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此时,行为受到外因控制。依从是肤浅的,暂时的,权宜之计,印象管理策略。身份是个人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在认同阶段,个人被态度对象所吸引,但已经超越了外部控制的奖惩,并主动与对象趋同。在这个阶段,情感因素起着明显的作用,认同取决于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内化是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人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内化是个体原始态度与认同态度协调的结果,以理性为基础,即认知成分。因此,只有将大学生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态度带到内化阶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行为才能真实而长久。因此,有必要改变依从性和内化性的个体的态度。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C.Hovlzand,1959年)指出的态度转变理论,应从以下影响因素入手。首先是传递者的影响因素,包括传递者应该有更高的威望,立场是为学生服务,说服的意图不是操纵,而是帮助等。;其次是沟通信息的影响因素,包括中等信息差异、中等强度的恐惧信息、提供正反信息、面对面沟通;第三,考虑接受者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态度和信仰的特征、人格因素、个人心理倾向等。;情境因素,包括预警、注意分散、中频重复等。
 
(2)通过个人行为控制,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水平的程序
 
第一步是自我观察;第二步是自我设定目标;第三步是控制环境中促进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线索;第四步是现实生活中的模拟演练;第五步是奖励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行为,批评不理想的行为。
 
(3)巩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PositivereinforcementProcedures)或者正强化法,运用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变化是基于行为后果,其目的是通过奖励、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持续,即使用正强化原则,每当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时,立即采取奖励措施,增强行为的频率。操作要点:教育者或个人在进行正强化矫正时,应选择被强化者喜欢和需要的强化物。“奖励”应立即兑现,并说明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行为后获得的奖励。强化物的数量不宜过多。第一步是操作方法。强化前,先了解问题,再确认目标行为,划出基准线。选定的目标行为应客观控制,可观察和评价其程度,并可反复强化。第二步,选择有效的增强物。如消费增强物、活动增强物、操作增强物、拥有增强物、社会增强物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增强物,以达到真正有效的增强和矫正的目的。第三步,制定矫正方案或塑造新的行为方案,以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矫正方案不仅要确认矫正或塑造的行为,还要包括采用什么样的治疗形式和方法,确定应用什么样的增强物。根据情况变化,矫正方案也可随时调整。第四步,在加强过程中,每当目标行为出现时,应立即给予加强,不能延误时间,向学生解释加强的具体行为,以便明确未来该做什么。第五步:一旦目标行为多次按预期频率发生,应逐步消除可见的增强物,并继续采用社会增强物和间歇性增强的方法进行维护。为了防止强化物的饱厌。第六步:治疗程序结束后,定期对行为进行评估。